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赵进斌:“合村并居”与“平坟退耕”

时间:2020-07-17 10:15:28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期以来,国内以主流媒体为主的密集报道,把山东多地正在进行“合村并居”运动,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场以拆除农民住房、合并原有村庄,建立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集中住进楼房的运动正方兴未艾,还美其名曰“试点”。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强力推进”这项工作,对村民“威逼利诱”,大规模拆除房屋,拒绝签字的村民遭遇田地被挖、断路断电、门口被放鞭炮、房屋玻璃被砸等滋扰。媒体质疑强行拆迁涉嫌违法,并怀疑山东个别地方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连日来,国内多位知名学者教授公开接受采访或亲自撰文,也公开质疑山东“合村并居”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搞政绩工程,“逼农民上楼”。

这一波报道在国内引起亿万民众强烈反响。对此,6月17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合村并居”工作,“坚持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没有下指标派任务,没有大规模的大拆大建”,否认运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山东省同时承认,“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个别项目论证不充分、政策宣讲不到位、工作作风不细致、方式方法简单等问题”。

社会公众之所以对此类运动反应强烈,是因人们记忆犹新,多年来的发展历史证明,这类运动多是“仇和式改革”,运动的本质是权力和资本结合起来剥夺平民,这种模式必然导致民愤与腐败,聚集、引发与激化社会矛盾,大多不能善终。仇和的倒台,已经象征着这种“伪改革”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虽然山东省否认运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但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下,“土地财政”仍然是各地方政府动作娴熟最见效的“六保”举措。特别是在一些三线城市城郊搞撤村并居,政府既可以以此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前期投入进行置换开发,也可以低价收购后、转手招拍挂出售,大片农村居地很快就成为各种招商引资的高科技园区,城投公司应运在各地方政府诞生并成为冠冕堂皇的行政级别较高的事业单位;这一“腾龙换鸟”改革之名举措实施后,高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各种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加以修饰点缀,城市亮点油然而生。为此地方主政官员政绩突出,那些骤然空降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干部又将空降晋升,至于这些“政绩突出”的干部,为此留下多少地方债黑洞和天文数字,只有天知道。著名三农研究学者贺雪峰近日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山东合村并居将导致地方财政破产》短短一周,便获几百万阅读量和读者留言便是印证。

再回顾一下前两年发生在江西、河南省的“平坟退耕“运动。2019年8月24日,河南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徐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说到此人,必须把时间退回到2012年,轰动全国的河南周口平坟运动声势浩大,作风及手段霸道强硬至今在全国都没有人能超越,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平坟书记,此殊荣非他徐光莫属。

根据当年河南当地媒体的报道,2012年7月21日之前,周口市完成的平(迁)坟数量是近10万座,而到2012年底,平(迁)坟已超200万座,进展十分迅速 。

2012年 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全市基本农田现有坟头300多万个,占耕地3.5万亩。文件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

河南周口这种平坟运动的霸气与野蛮在全国都十分罕见,在周口疯狂的平坟运动中,平一个坟头,村民可获200元,主动迁坟进公益墓地者,还可获三五百元补助,文件要求村干部、各级在政府部门供职的人员都要带头,不管新坟还是祖坟,不主动迁移一律强行平掉,完全不尊重顾及社会传统风俗及百姓的感情。

要知道在传统的中国,挖人祖坟是大忌中的大忌,这是难以改变的风俗传统,挖人祖坟的市委书记徐光在轰动全国的平坟运动后仕途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继续担任市委书记,甚至还获得“某些人”支持,继续稳稳担任市委书记,直到2017年高升后到2019年倒掉。中国有句古话,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距离徐光当年制造轰动全国平坟运动,现在已经7年多的时间,挖人祖坟的徐光倒了,周口平坟运动的恶劣影响至今犹在。人们不会忘记徐光。徐光在担任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不到两年便成为“大老虎“被打掉,消息一出,媒体网络上一派叫好拍手称快,可见“平坟退耕”运动民愤之大。

而发生在2018年夏天的江西省大规模的粗暴毁棺平坟焚尸运动的暴力残忍,更是全国人民触目惊心、欲哭无泪。当时,江西许多地方出现“抢棺砸棺”的场景:执法队进村入户,强行搜查棺材,见棺即夺,集中堆放销毁。很多老人眼睁睁看着陪着自己多年的棺材要成为一堆废木,忧愁愤怒无处诉说,有的老人默默流下眼泪,更多的老人则是大声痛哭。还有老人看着棺材被拖走,他们跳进棺材,要与棺材一起“走”,不管人们怎样劝说,都不肯爬起来,最后执法队强行把老人拖出来,成千上万副棺木,密密麻麻地在空地上堆积如山,挖掘机一锤一锤捣毁,一口口的棺材瞬间化为碎木,已经埋藏的棺材,更是被执法队现场挖掘出,当场将棺木砸毁,将尸体现场用喷火器焚烧的场面场景更是震惊了国人。

事件发生后,国家相关专家学者几十名联名上书民政部,提出强烈反对,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加入批驳,民间声讨声音更是一边倒。对这场粗暴毁棺平坟事件纷纷愤怒批评,把有关丧葬文化和仁孝之礼的渊源和价值意义都引经据典说得无以复加了,真可谓字字血、声声泪,痛心疾首。

而河南与江西这样的运动,同样口号是“平坟复耕,利国利民”。

中国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死者为大;扒坟、掘墓、抢棺,在民间一直被认为是伤天害理的缺德事。历史上一些有过掘墓经历的人物,像东汉末年的董卓、曹操,唐末五代的黄巢、温韬,民国时期的军阀孙殿英,在史上留下永远的骂名。

同样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不仅是你家居住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房屋突然被人拆除,祭祀了数百年的祖坟突然就被人挖掉;不仅是昨天你的汽车还可以上路,今天突然被宣布限行;不仅是昨天你的电动车还可以上街,今天就“非法使用”……

一个连祖辈居住的房屋可以随意拆迁,一个连人家祖坟都可以随意挖开的政府,在其执法和行政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尊严和良心是值得他们尊重和敬畏的呢?一个无所畏惧、无所敬重的政府,还有什么“理想”“信念”、“信仰”呢?

“合村并居”与“平坟退耕”都是在以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计划之名行“圈地运动”之实,都是在“利国利民”的口号,剥夺社会最底层弱势群体的权益与尊严;都是和“仇和式改革”一脉相承。曾几何时,仇和从宿迁开始,就获得“仇卖光”的称号。仇和在宿迁有一句名言“宿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什么都可以卖,这就是其理念的集中代表。让仇和名扬天下的就是那张掀起全国暴力拆迁的著名照片: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在滚滚尘土中奔赴暴力拆迁现场,中间是敞着怀大步流星的中共宿迁市委书记仇和,一边是提着警棍夹着判决书的公检法队伍,另一边是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和报社记者队伍,后面是庞大的推土机和各种拆迁机器,准备在对拆迁户施行暴力专政后再实行舆论讨伐。仇和打着“市场化”的旗号,但实际上是用十分独断专行的手段推行市场化,其实质是让权力和资本结合起来,为资本扩张开路、剥夺平民;另一面,则是对老百姓极端的残酷压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暴力拆迁和公共服务的私有化。暴力拆迁和公共服务私有化,都是有利于资本获取超额利润,同时却使老百姓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医疗、失去了教育。

 “仇和式改革”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资本服务。仇和到哪都刮起一股旋风,但仔细一看就发现这股“仇旋风”从来都是以资本家为“核心”团团转的: ——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有难我帮助,你受益我保护——暴力拆迁。仇和倒台当天,记者吴飞发表了题为《尘封十年:仇和施政调查报道首度曝光》,这位记者2006年在宿迁沭阳采访的文稿,一直无法发表,至今仇和倒台后才重见天日。这篇报道详述了仇和在宿迁动用警察,强制圈地的过程。一些不听从政府警告,继续上访的上访户,陆续被公安秘密带走,连家里人都不知道。打电话到110报警,但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不许报警,一些还判了刑。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创造、积累了5000年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文化乡土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与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正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农耕文明推崇自然和谐,契合中华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乐天知命原则。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虽经无数次大大小小天灾人祸的考验,仍然一直蓬勃兴旺,绵延不断。中华诗词文牍中颇多赠别忆往、羁旅怀乡之作,恰恰是祖辈安土重迁观念的折映,落叶归根仍是中国人颇为重视的人生归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我们本来拥有最美的乡村和最古老的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但近年来,在城镇化大拆大建的过程中,许多古村落、古老建筑和传统文化被随意丢弃了,祖先留下的宝贝已经到了消亡的关头,延续下来的风土民情消失了,“千城一面"、“万镇一面”正在向农村蔓延,甚至可能变为“万村一面”。到那时,家乡的记忆越来越淡,“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人们对乡土的那份情感无处依存,乡愁无处可寄。 

  “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引用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这一名言,为他的劳动价值论做了鲜明的注脚。即使在《赋税论》发表300多年后的今天,土地资源要素和人口资源要素仍然密切相关并共同创造着国民财富。在中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国情现实和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双重制约下,土地首先必须以基本“生存资料”的形式,在6亿农民中进行平均分配。

正在开启的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应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释放巨大内需,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具体来说,因地制宜、各有特色的小城镇,有两方面内涵:从时间角度看,是要求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实现与旧环境的契合,避免大拆大建将农村的记忆拆除,保留地域的历史感;从空间角度讲,则意味着在人口自由迁徙和流动的基础上,通过新型城镇化弥合城乡差别、地域差别,让曾怀有乡愁的人能够就地择业发展,共建富裕生活。

历史将证明,靠行政权力和精英资本结合起来剥夺平民权益和尊严的“合村并居”、“平坟退耕”运动,同工异曲、如出一辙。产生这样运动的根源在于,各级官员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只唯上思维。要想根治,还是要回到以宪治国的根本大道上来。

稿件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842492260492247565/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