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导购 > 深度解析>正文

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榜:“金九”表现乏力 27家车企销量跌幅超过40%

时间:2018-10-18 09:36:45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2018年9月中国汽车市场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2,024,748辆,环比2018年8月的1,760,341辆增加15.0%,较2017年9月的2,300,653辆同比减少12.0%,而上个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减少为5.0%,今年7、8、9月份已连续三月销量出现同比下降。

针对上述现状,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

从今年批发量和零售销量的比较来看,两者的差值一直维持在150万辆左右,远高于前三年的全年水平。目前市场反映出今年的“金九”并不理想,个别车企的销量远低于往年表现。如此糟糕的市场使得各车企纷纷下调了今年的销售预期,除强势车企和品牌表示今年依旧有望完成年初目标,很多车企的目标完成度都不到60%。所以10%至30%幅度的大调也成为行业的普遍行为,甚至也调低了对明年的期望。

该分析师还表示:

由于整个2016至2017年的政策作用期内提前透支了较多的市场需求,原先中国经济主引擎之一的楼市从去年严管之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仍持续中,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都将成为引发市场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此外,受当前物价的过快上涨、即将在全国范围执行的社保新政及股市的持续下滑的影响,消费者信心在无政策利好情况下短期无明显回升迹象。


 

面对上述各种复杂因素考虑,盖世预测今年国产乘用车将出现产销双负增长,全年降-0.4%。虽然外界普遍认为第四季度是冲量期,但考虑到2017年的高基数和越来越冷的市场温度,盖世认为国产车在第四季度的销量只能达到720-723万区间水平,对2019年的增速预期也从原先的3%调整到0-0.5%。

具体来看,在乘联会计入统计的70余家车企中,有28.8%的车企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有4家同比增幅超过40%。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当月销量同比出现下跌,据盖世汽车统计,9月销量跌幅超过40%的多达27家。这些车企的具体销量表现如何?盖世汽车根据乘联会(狭义乘用车企批发销量)数据进行综合统计,整理如下:

乘用车企销量TOP15
一汽大众蝉联第一,比亚迪跻身榜单

 


从乘用车整体销量TOP15来看,和上月销量相比,首位保持不变,一汽大众以189,477辆的销量继续蝉联冠军宝座,同比降幅为9.2%,完成210万辆年度总销量目标的71.7%。上汽大众以188,000辆同比14.0%的降幅上升到亚军位次。上汽通用9月售出新车182,486辆,以同比2.3%的降幅退回到第三位。
       随后4-15位排名与上月相比,自主品牌位次有所前移,其中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分别在5月和8月跌出前十后,9月分别再以73,383辆和75,944辆的销量双双重返前十分列第九位和第八位。自主黑马吉利9月以124,429辆的销量连续第六个月保持在第四位,单月同比增幅达到14.2%。上汽乘用车同比增幅由8月的29.5%收窄到8.4%,下降一个名次到14位。比亚迪9月以45,029辆的销量成绩今年首次跻身TOP15,取代广汽传祺排在第15位。
      在部分车企取得销量丰收的同时,有部分车企颇感失意。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一汽丰田同比呈现跌势,长安汽车9月销量同比下跌22.3%,依旧为TOP15中的最大降幅。上汽通用五菱跌幅由上月的25.4%收窄到16.3%。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分别由上月34.0%、6.9%的同比正增长转为5.9%、12.1%的降幅,长城汽车9月同比降幅由18.4%增至19.1%。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首次跻身TOP15比亚迪9月销量高达45,029辆,同比大增38.1%,而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为25,019辆,同比劲增121%,占总销量半数以上。比亚迪旗下大部分车型都呈现了增长态势,唐DM在9月更是突破了6000辆大关。比亚迪电池技术水平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以及充电配套设施的企业,因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够让消费者更具信心。

自主车企
吉利保持领先 北京汽车跌出TOP15

 


从自主车企来看,吉利汽车依然位居首位,其9月份售出新车124,429辆,同比增幅达到14.2%。与2017年同期相比,新帝豪、远景、博越等多款车型在9月份出现了同比下滑,推测部分原因是由于厂家在消化此前库存。不过总体来看,吉利旗下车型的表现仍然是可圈可点,博越销量重回2万辆以上,帝豪GS、帝豪GL等多款车型销量过万辆,博瑞GE拉动博瑞系销量继续增长,领克品牌各产品在9月也均创下自上市以来的单月销量新高。今年前9月,吉利累计销量达到1,136,858辆,较去年同期增长达37.3%,完成其2018年全年销量目标158万辆的72%。
        长安汽车9月新车售出75,944辆,同比降幅由上月的29.7%收窄到22.3%,排名自8月份的自主第四重返第二位。9月份长安汽车旗下多款车型销量上涨趋势明显,特别是SUV阵营,三大主力产品——CS55、CS75、CS35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9月新推出的两款CS55新车型——新款CS55与CS55蓝动版,在外观、内饰、配置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搭配48V轻混系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消费自由度。此外,长安汽车还推出了CS75 PHEV车型,与已有燃油车型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产品矩阵,从而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本月底全新一代CS35将上市,新车以“腾讯车联智能生态系统——AI in Car”为吸睛点,完美契合了目前智能化消费趋势,有望进一步拉动长安汽车整体销量。
        长城汽车以73,383辆的销量成绩紧随长安之后,环比上月增幅达到36.6%。长城汽车整体销量9月继续回升,其中SUV总销量的提升及皮卡过万的销量功劳卓著。据了解,继8月份的“拼团让利”花式营销后,哈弗SUV自9月1日起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纯自主迎贸易战,哈弗神车降2万”活动,降价涵盖的几款主销车型占到2018年上半年哈弗品牌销量的92%,占到长城汽车销量的64%,以全主力降价出战,其让利幅度、涵盖车型开创中国SUV市场新记录,有效推动销量攀升。
        上汽乘用车排名下降一个名次至第四位。9月上汽乘用车售出新车54,212辆,同比增幅达8.4%。进入2018年以来,上汽乘用车销量增长势头一直十分强劲,虽然单月销量有一定的起伏,但相较于去年同期均呈现大幅的增长,最高增幅达到80%以上。而从9月份的销量情况来看,上汽乘用车的表现亦可谓亮眼,在上汽集团旗下几大合资品牌普遍下滑的形势之下,上汽乘用车依然实现了8.4%的同比增长,这也使其前9月累计销量达到516,969辆,相较去年同期的361,389辆大涨43.1%。
        其他车型方面,同比实现正增长的还有比亚迪、奇瑞汽车、华泰汽车和北汽新能源,其中北汽新能源增幅最高达到61.3%,华晨汽车自7月跌出自主TOP15后,本月取代北京汽车再次上榜。此外,广汽传祺、一汽轿车、东风小康、众泰汽车、江淮汽车、华晨汽车、东风柳汽等企业表现欠佳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其中东风柳汽跌幅仍然为最高达到54.9%。

合资车企
广汽丰田增幅居首 长安福特跌幅最大

 


从合资乘用车企销量TOP15来看,和上个月相比,本月同比下滑的企业由七家增至九家,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长安福特降幅分别由上月的3.3%、25.4%、65.8%收窄至2.3%、16.3%和60.4%。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由8月3.5%、8.0%的同比负增长回归正增长,增幅分别达到4.7%、4.5%。9月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分别以同比9.2%、14.0%、5.9%、12.1%的降幅进入负增长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韩系车方面,东风悦达起亚9月同比降幅由上月的13.0%增至22.4%。北京现代销量自8月回归正常水平后,9月环比实现12.7%的增长。据了解,终端给予大幅优惠仍是北京现代销量回升的主要原因,当前北京现代仍存在产能过剩、以价换量等问题。北京现代1-9月累计销量达到561,152辆,仅完成全年95万销售目标的59.1%。北京现代全新LAFESTA 菲斯塔将于10月正式上市,该车定位紧凑型轿跑车型,强调运动属性,有望助力销量的提振。
        9月美系合资车企的长安福特仍旧为榜单中跌幅最大的企业,其9月销量为32,85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高达60.4%,跌幅有所收窄。1-9月,长安福特累计售车308,559辆,同比下滑46.5%。值得注意的是,福特在华表现不佳并非偶然,据悉今年上半年福特汽车在南美、中东、欧洲及亚太市场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总额达8亿美元,唯独在北美市场获得盈利。鉴于业绩方面的持续亏损,有外媒报道称福特汽车正在酝酿全球大裁员,或涉数万名员工,具体结果或在未来几个月见分晓。
        日系品牌中,除了一汽丰田外,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分别由上月的3.5%、8.0%的负增长转为4.7%、4.5%的正增长,一汽丰田成为日系销量中唯一“由正转负”的品牌,从上月6.9%增幅转为12.1%的降幅。广汽本田今年初制定了75万辆的年销目标,相较去年预期增幅在2.65%。但今年国内汽车市场“遇冷”,广汽本田1-9月总销量也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其中不乏主力轿车“雅阁”和“凌派”经历了换代空档期,对销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这两款车型已经完成换代,在今年第四季度,有望带动品牌总销量上涨。
        送走“金九”迎来“银十”,年关已然在望,车企们接下来将有怎样的表现,能否按计划实现目标?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选出您最看好的车企。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