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新品,党员示范;拆旧复垦,支委当先;流转土地,党组织推进……
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对于基层工作来说,尤其需要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业务工作。近年来,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淅川县着力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特别是在抓党建促脱贫方面,着力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不断迈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凝聚合力、尽锐出战,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劲头,才能啃下脱贫这块硬骨头。我们着力抓好顶层设计、教育引导、党建扶贫、正风肃纪和基层治理,探索走出了一条淅川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攻坚之路。”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组织引领找准发展思路
淅川县是全省深度贫困县,全县共有15个贫困乡镇、14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6.95万人,占了全市的六分之一,易地搬迁人口1.98万人,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并且,因为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有山不能养畜,有库不能养鱼,有矿不能开采”,贫困面积大,新老移民多,发展道路异常狭窄。如何让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如何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这是淅川县委、县政府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张河村是淅川县九重镇的一个普通村庄,南水北调干渠绕村而过。
2013年,土壤结构到了迫切需要倒茬的时候,党支部经过慎重调查,决定改种软籽石榴。村里又引进企业,需要流转土地。“自己种的地交给别人,要是长不出来东西吃啥?”很多村民想不通。
一面说服群众,一面尽力留住企业,党支部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魔术之乡”宝丰县,到“苗木花卉之乡”鄢陵县考察,领着大家开拓思路,平时闲聊的时候,支委们也对大家说:“土地,谁也背不走,经营权不还是你的?”
思想上转过弯儿来,大伙儿同意土地流转。8月大热天,村干部们一头钻进太阳地里丈量土地,村里第一年就流转了3000亩土地,每亩流转费用达到了800元。“(流转)10年变30年,每年寒露(节气),公司都提前打钱来。现在大家天天有活干,正常每月收入1500多元。”村支书张家祥笑着说。
下一步,张河村还将利用渠首优势,建设田园综合体,走农旅结合的路子。
张河村的发展道路,是淅川县坚持不懈提升党建质量,促进高质量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淅川县委着力抓好顶层设计,通过突出政治引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统筹谋划,建立了高质量的责任体系。县委制定基层党建责任清单,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强化过程管理,专项督导组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建工作督查核查,推动党建任务落实落地。同时,严格责任考评,带动了脱贫大格局。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淅川努力把握好两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坚持压实责任,既干好“第一要务”又干好“最大政绩”。在此机制基础上,还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党建考核成绩作为综合考评系数,努力放大党建的乘数效应。
围绕提升基层组织力,淅川县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了党工委,在全县生态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镇村扶贫产业车间,建立了216个党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在扶贫攻坚一线的全覆盖。
高质量脱贫攻坚,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淅川通过因地制宜推广“强村五法”,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县里把乡村分为三权分置型、保底分红型、资产收益型、试点扶持型、光伏普惠型,着力消除空白村、壮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截至目前,年集体收入达5万元的有240个村,达10万元的有109个村,达百万元的有5个村,14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部“清零”,村级组织为群众办事更有底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村集体事务中来。
队伍引领增强带富能力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晴
上午父亲接受心脏支架手术,下了4个支架和1个球囊,总价格约14.6万元。下午2:26手术结束。
本来应该在老人身边守候天的(应为‘几天’,记者注)。但是这几天村里脱贫户算账,还要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八改一增’等工作。于是,下午3:00乘张景臣的车赶到村里。真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晚上,夜访贫困户。”
这是省委组织部派驻淅川县九重镇武店村第一书记刘峰《驻村日记》中的一篇,“忠孝不能两全”字体特别粗,可以想见作者当时的心情。
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淅川县继承和发扬移民搬迁中所迸发出来的移民精神,通过“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突击队”“生力军”,脱贫攻坚的责任人、帮扶人、带头人,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奋力攻坚克难:
以上率下,淅川全县44名县处级干部全员上阵,通过日例会、周点评、月排队,通过与分包乡镇、县直单位和贫困村联奖联责,实现了抓住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少数”。
通过村(社区)换届选举,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从55.8岁降低到52.4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77.8%,比上届提高了11.76%;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48名大学生参加换届选举并全部当选村干部;同时,新列财政预算700万元建立了一支902人的专职化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队伍,带领发展的“领头雁”进一步配强。
率先使用乡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淅川成立176支驻村工作队,抽调5000名财政供给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确定每月7日、17日、27日为固定帮扶日,共同开展帮扶活动,脱贫攻坚的“帮扶人”进一步做实。
用好全县148名专业技术人才、优秀拔尖人才,组建10个专业团队,深入140个贫困村,持续开展“十团百村千场”专题活动,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送健康、送技术、送爱心、送帮扶。通过示范带动,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导向引领增强脱贫效应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淅川县药监局干部李福元不止一次被困难群众所感动。
2017年,李福元担任大石桥乡茅坪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7月的一天,下着大雨,一位70多岁的大妈到村部找医生看病之后,在办公室门口坐了两个多小时。眼看天就要黑了,李福元询问后才知道大妈没有带雨具,想等到雨停了再回家。
想也没想,李福元转身拿出自己的雨伞交给大妈,还交代“别急,我还有雨衣”。没想到过了一阵,大妈又把伞送回来了,还给他带来了10斤绿豆。大妈说着“感激你有这份心”,李福元却被感动得差点流下了眼泪:“小事看大局。我们做的一点点好事,群众都会记在心里。”
带着感情做事,用真心扶真贫,用产业富乡亲。如今,茅坪村112户贫困户实现了带富增收全覆盖,平均到户增收达到5000元。这是淅川突出导向引领,增强脱贫能力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淅川县牢固树立导向,凝聚基层发展合力:
在全县500个村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亮脱贫攻坚承诺、亮脱贫攻坚职责、亮党员帮扶事项,比产业发展、比村容户貌、比作风转变,评党员干部作用发挥、评党组织建设质量、评群众满意度”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500个村(社区)党组织6855名村组党员干部12899名无职党员亮出帮扶事项32000余项。落细落实每月5日的农村党员活动日和每月逢七的固定帮扶日,落实光伏、食用菌、小龙虾、中药材等短线扶贫产业“全覆盖”,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薄壳核桃等中线扶贫产业“快发展”,乡村旅游、农旅示范园等长线扶贫产业“新布局”,建成167个无访村、398个环境卫生村,138个农村和社区党支部被评为“红旗”“功勋”党组织。
创新开展“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教育实践活动,评选表彰的336名“最美淅川人”等先进模范,在县内乘车、超市购物、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和景区旅游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免费,激励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忠诚担当、履职尽责,争当淅川发展功臣,从精神上为贫困户扶志。
开展做实产业与就业“两业”提升专项行动,县直部门联合贫困村党组织出资上项目,驻村第一书记会同帮扶队员入股做示范,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小龙虾养殖2.5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9万多亩,发展黄粉虫车间25个,贫困户产业覆盖率、叠加增收率大大提高,产业扶贫取得良好成效。
创新开展“三清理一公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干部作风粗暴、财务账务不清、“小官大贪”等问题,开展“清理村级财务、清理惠农项目、清理不合格党员,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专项行动,从全县63个县直单位抽调专业人员437人,对所有行政村和社区进行清理整顿。至目前,累计发现整改各类问题3246个、清理不合格党员24人、公开村务财务7595项,从严处理了一批违规违纪干部,进一步净化了基层政治环境,一大批群众关注的低保五保、退耕还林、危房改造、惠农项目等热点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基层信访量下降30%,群众对党委政府信任感显著增强。
淅川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效。目前,全县贫困人口减少至44408人,贫困发生率由10.66%降至7.03%,中央领导先后两次对淅川县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这支特殊力量、在扶贫一线锤炼干部作风的做法予以批示。该县“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绿色扶贫的特色做法,被作为典型案例写入焦裕禄干部学院教材;张河村、唐王桥村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的先进做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淅川县脱贫攻坚综合成效连续两年居省市先进行列。(通讯员:邹朝晖 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