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指南,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对于我国进一步推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事业深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遵循的方针。
根本大计铸就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国原产地产品的生产方式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道路。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进出口国,覆盖世界的每一个中国原产地产品,都代表着中国的根本利益,这个根本利益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原国家质检总局自2011年开展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初心,就是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广大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落后,说到底在于理念的落伍,对于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缺乏长远性、根本性的认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专项面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生态精准扶贫,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启动市县人民政府这台发动机,提升理念,辐射带动,为区域品牌注入生态活力,把绿水青山成就的优质生态产品通过行政保护推向国内外市场,覆盖了全国52个贫困县,带动贫困县农村就业人口约87万人,实现脱贫约24万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内涵的核心是生态要素,要求全生命周期中从生态设计入手,强化产地环境准入,输入绿色原材料,严格控制投入品无毒无害,输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产品。截至目前,全国共保护751个生态原产地产品,涉及到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6758亿元人民币,保护前后产值平均增幅达35%,用生动的实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了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了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原产地产品的靓丽夺目在于生态、环保,在于其担当了生态环境责任,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价值理念认同;而行政保护色彩,则强化了其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生态原产地的指标体系要求申报产品符合生态敏感、环境敏感的要求,一方面,产地环境的自然地理位置不对土壤、水质、空气、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不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等构成危害;一方面,生产过程控制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基于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因此,生态原产地产品高度凝聚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思想,凝聚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本质内涵。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一级指标牢牢把控生态环境红线禁区,牢牢把控资源的合法合理提取,牢牢把控资源利用效率这一定量指标,反对豪华包装、过渡包装,倡导生态的消费模式、生态的生活方式。对于服务产品中的餐饮、民宿、旅游目的地等预审、评定、核查,严格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准入,全面审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实际水平,从生态化管理出发,要求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较高水平。真正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重大的政治问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发展大局上升到作为政治问题严肃对待、认真对待的高度,看得见的清澈蓝天,呼吸得到的清新空气,可以手捧去喝的甘甜水源,不排放尾气的新能源汽车,生态性能更加优良的日用消费品,都是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的起点就是生态的承载力、环境的承载力。特别是对于支柱型产业、区域性示范区的生态容量、环境容量阀值作为焦点化的门槛条件。以区域生态安全为界限,从全域生态环境的时间、空间上审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水平,紧绷生态环境是政治问题这根弦,为生态GDP把关站岗。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评定技术规范原则非常强调系统性,强调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强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生态原产地的原产地特征,就是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文状况、气象条件、空气质量、自然资的集合。不破坏自然生境,提升土壤肥力,保护地表和地下水源,让气象更好服务于工农业生产,改善环境质量,维护自然资源及生态平衡,这就是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生动实践。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深入贯彻到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而生态原产地产品的涉及范围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因为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有一个原产地属性问题,同时也都有一个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生态原产地具有明显的卡位功能,只要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原产地工作,将其作为制度、作为法制,作为行政职能固化强化,就必然成为一个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客观上直面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成为发现生态环境盲目决策的前哨,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终身追究的啄木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事业,完全站立在生态文明的理念基础之上,要求从生态道德的高度,社会责任的高度,建设永续中华的高度来认知;要求从人类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总和的定性、定量上去划线。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福祉,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正因为生态环境变迁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深刻影响,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赢得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的强烈认同。截至目前,原国家质检总局指导地方政府建成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52个,先后有北京、广西、海南、北京、四川、河南、河北等7个省级地方政府,50多个地市、县政府发布了支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奖励措施文件,极大宣传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发挥了良好的教育功能。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事业的诞生,原本就是面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技术壁垒,提升我国的生态化发展水平。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是中国原产地产品必须跨越的生态壁垒。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在与国外交流对接时,获得高度认同。作为强劲发展的中国,在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已经成为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弄潮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因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国际标准的互认对接、国际贸易的绿色产品需求的深刻把握,成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一个生动精彩的缩影。在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方面,正在作出积极的努力。(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