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学院>正文

强化认证认可高质量服务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6-10 18:20:00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webp.jpg

今年6月9日是第13个“世界认可日”。认证认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我们在选购产品时,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认证”标志,如“3C”标志、ISO9000认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这些都属于认证。在市场交易中,获得认证的产品增加了质量安全感和可信度,让消费者更信任。

认证认可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有利于打破跨界贸易壁垒,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认证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它也被形象地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和国际贸易的“通行证”。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一套完整权威的认证体系,通过认证,无数企业的产品和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大量中国商品得以出海交易。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林青介绍,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认证工作,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认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大力推动认证的应用和普及,为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推动产业升级、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超7万张证书落地,认证为提升供给质量“助燃”

“‘十三五’以来,我省认证行业发展迅速,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日常监管能力都在不断强化。”马林青介绍,2018年,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作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推动全省认证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实施意见制定了24条具体措施推动认证工作落到实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省获得认证的组织(包括企业和非企业)发展至23514家、同比增加14.25%;全省共获得各类认证证书70867张、同比增加20.89%。与“十三五”初期即2015年年初相比,全省认证组织数量增长近70%,获得认证证书数量增长超过1.5倍。

据介绍,按照法规性质不同,认证分为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其中国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目录管理,即列入目录内的产品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才能出厂、销售、出口等,其他则为自愿性认证。目前,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共有17大类、103种产品。

“强制性认证是‘保底线’,自愿性认证是‘拉高线’。”马林青说,近年来,我省聚焦民生领域,聚焦群众高度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对瓷砖、家用电器、溶剂型木器涂料、童车等强制性认证产品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强制性认证产品获证企业的监督帮扶力度,积极承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受理、核发和后续监管工作,全力守护质量安全底线,避免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叫响“河南制造”“河南建造”“河南服务”,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性认证,持续提升产品、管理和服务的品质。目前,我省共有各类自愿性认证证书57448张、同比增长27.3%,获证组织21501家、同比增长16%。以高端认证惠民行动为切入点,市场监管部门还重点推进有机食品、新能源汽车、健康服务等各类认证,推动产品、服务供给提档升级,以产业升级促进消费升级,增加了人民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林青强调,自身硬才能打好铁,认证要传达信任、服务发展,首先认证行业、认证活动自身必须值得信任、赢得认可、规范发展。为此,市场监管部门对认证行业在抓引导、促发展的同时,始终持续从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整治行业乱象,重点聚焦认证过程不规范不严谨、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行业突出问题,以查处典型违法违规案件为抓手,开展认证整治行动。去年,全省共检查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1282家次,发现问题机构或企业250个,责令行政整改199个,依法立案54起,行政处罚11家,始终保持认证监管高压态势,确保了河南认证认可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有机产业蓬勃发展,认证为改善食品安全“赋能”

今年的“世界认可日”主题是“认可:改善食品安全”,这一主题有何特殊意义?认证认可对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提升食品质量又发挥着何种作用?

马林青表示,认证对食品安全的改善,贯穿于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供应链,通过认证,可以促使和推动这条供应链中的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零售、餐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更加严密的操作规范和质量安全体系。

通过认证改善食品安全、提升品牌效应在我省食品企业中早已是普遍共识。河南华英禽业集团就是认证工作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实施管理体系认证认可,该公司肉鸭生产全产业链更加安全、可靠,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持续提升,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北京全聚德、家乐福等一大批忠实客户,还逐步扩大出口规模,拥有了日本、欧盟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资格,目前,其鲜、冻鸭出口量占到全国同类产品总出口量的近一半,稳居全国第一位。

窥一斑而知全豹。推动河南从食品工业大省迈向食品工业强省,认证工作始终占据重要一环。围绕于此,我省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认证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实施了包括有机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在内的10种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工作格局,有力推动认证工作覆盖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和全过程,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有机产品认证”这一关键点,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以认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省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等注入新动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完全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的有机食品,即便市场售卖价格高于普通产品,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因此,推动农业产品进行有机认证,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马林青介绍,在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有力推动下,目前我省已拥有范县、灵宝市2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淅川县、洛宁县、桐柏县、泌阳县4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414张、获证组织有256家。此外,淅川、桐柏、洛宁还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精准扶贫试点县。

“有机产品认证的开展,有效带动淅川农民每年增收2000多万元,带领全县1.2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淅川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自2015年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后,已逐步建成有机果品、有机茶种植及加工、有机野生采集、有机水产等四大示范基地,有机产品综合年产值达5.6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淅川县也成为全省以有机认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认证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聚力”

在我省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始终奔跑着认证人员的身影;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开展“六稳”“六保”工作中,认证工作更是积极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交出一份出彩答卷。

“我省开展疫情防控之初,省市场监管局就对全省认证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创新举措,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线上办理业务、暂缓现场检查、认证证书有效期顺延等措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马林青说。

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部门统筹安排,暂停了现场审核或工厂检查,对有效期满或需监督审核及再认证维持的认证证书,顺延既有认证证书有效期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对于受疫情影响停产而不能接受监督审核或工厂检查的企业所持有的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实施暂停等处理的时限允许延迟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

同时,对涉及防疫设备及相关产品研发进口的CCC免办业务,按照“特事特办、随报随办”的原则,全部实现当日办结(含节假日)。对疫情防控工作急需的涉及CCC的各类进口物资、有关科研测试和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所需的产品等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容缺审批。并组建微信群,24小时不间断为企业提供认证指导,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市场监管部门把企业面临的各种认证困难都考虑到了,切实帮我们解决了麻烦,减轻了负担,增强了发展信心。”新乡市某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负责人赞叹。

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的质量安全关系群众安全,在出口活动中更关乎国家形象。聚焦于此,省市场监管局迅速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取得出口认证、认证类型、发证机构等。截至5月底,共摸查口罩、防护服等生产企业712家,其他防疫用品生产企业39家,排查出线索74条,为企业挽回损失38.11万元,有力保障了防疫物资认证有效安全。同时,为帮助出口企业拿到真实有效的国际认证,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组织开展认证证书真伪辨别线上培训,另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帮扶,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

马林青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聚焦安全、健康、绿色等民生领域继续做好质量认证,全力保障质量安全;积极引导各类组织做好质量认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不断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增强认证公信力和权威性,以质量认证促进乡村振兴,服务扶贫攻坚、绿色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稳住外贸基本盘,在推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服务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释放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梁辉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