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国有24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
银行理财子公司走出“新路”了吗
本报记者 钱箐旎
近日,银保监会公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在业内人士看来,《办法》作为资管新规的配套细则,进一步补齐了制度短板。 2019年6月,我国第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正式开业。如今,银行理财子公司已走过一年半的历程。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如何?是否走出了不同以往的发展道路?未来还可能出现哪些新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中小银行难获理财子公司牌照 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先后有24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去年获批的理财子公司数量为6家。2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获批开业的有20家,包括6家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及1家合资机构的理财子公司。 除了上述机构外,还有不少地方银行在“门外”候场。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广东顺德农商行、江苏江南农商行、宁波鄞州农商行等在内的多家地方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相关议案均已在各自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小银行都有望顺利取得牌照。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殷剑锋表示,“理财子公司有10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可能无法获得理财子公司牌照。2021年过渡期后,这些银行将逐步退出市场或者联合其他银行合资设立子公司”。数据显示,从注册资本来看,目前六大行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累计超过600亿元,余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则多在10亿元至50亿元区间。
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并且随着理财子公司的不断获批筹建,整体规模将持续扩张;二是大部分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布局仍以“固收+”为主,产品同质化格局仍然较为明显,但也逐步借由FOF、MOM和私募股权等形式探索发行权益类投资产品;三是各公司产品体系发展开始呈现出差异化的战略布局,探索发挥各自相对优势。 比如,在养老理财方面,2020年以来,共有两家理财子公司推出养老型理财产品,分别为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除此之外,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也有推出养老理财系列产品的计划。 积极探索加大权益类投资
受近来A股上涨行情影响,有关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类理财产品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从实际情况看,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依然较低。中国理财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产品共计2923只。其中,固收类产品达2278只,占总发行量近八成;其次是混合型产品,共计638只;而公募权益型产品仅有5只。 而且,多数理财子公司的态度也较为谨慎,还处在调研阶段。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招银理财、中银理财、宁银理财、兴银理财、南银理财等5家公司对上市公司作了19次调研,涉及迈瑞医疗等16家A股上市公司。
不过,在业内看来,加快权益类资产配置,完善产品体系,打造理财子公司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未来理财子公司发展方向。“当前,现行理财监管规则对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已没有制度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监管层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鼓励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人纳入银行理财合作机构名单。”殷剑锋说。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资管行业最大规模的基本盘,长期以来持续以债券、非标等固收品种作为投资底仓,权益类实际配置比例一直维持低位,一方面与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相对脱钩,另一方面也造成产品端设计能力薄弱、产品形态单一、业绩稳定性过度依赖债券市场等情况。”信银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股市作为最重要的直融渠道之一,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资源要素配置作用。同时,随着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的持续,中国股市总市值有望稳健增长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不管资本市场走势如何,理财子公司都应该积极探索加大权益类投资,并逐步提高权益类资产占比。”招联消费金融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与他持有同样观点的业内专家不在少数,均认为加码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重要途径。有业内专家坦言,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给投资者的印象就是“类存款”,对应的投资标的也是票据、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标的。要打破这种“刚性兑付”,就必须大力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而银行投资权益类资产,才能更大意义上实现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 市场各方合作互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信银理财负责人看来,对权益类产品的理解,不应局限于类股票基金的相对收益型产品,更要在绝对收益型产品的设计、量化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为老百姓提供风险收益比更高、更精准的产品选择。此外,净值型产品尤其是含权益策略类面临着打破“刚兑”标签,需要持续引导教育投资者,这需要市场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与此同时,中邮理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不同的理财子公司在市场上和在母行内的定位以及各自的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尤其是各家理财子公司的主客群风险偏好也有差异,“由于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以前鲜有权益类产品,适当丰富产品类型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但若不具有与权益类产品风险收益属性相匹配的客群,聚焦于‘固定收益+’或者混合型产品或会是更好的选择”。
在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进一步多元化的同时,记者注意到,理财子公司之间以及与基金公司、券商和保险资管之间的合作也愈加频繁。“理财子公司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合作主要表现在相互代销理财产品。”殷剑锋说,除了依靠母行拓展客户外,理财子公司正在将产品“搬进”其他商业银行App进行销售。如中信银行手机银行App代销“兴银理财稳利恒盈F款(半年期)”,江苏银行手机银行App代销“中银理财‘稳富’固收增强(封闭式)2020年09期”理财产品。
不仅如此,此前业内判断,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数量不断提升,未来会与基金公司之间产生业务重合,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理财子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仅有合作。“目前理财子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中邮理财等均与基金公司合作成立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进行管理。”普益标准研究员郑哲涵说。
责任编辑: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