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专题策划>正文

中药材质量顽疾怎么破?多企业试水追溯体系

时间:2020-12-31 12:05:05    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颉宇星) 我国中药市场乱象丛生已是多年顽疾。近日国家药监局表示要强化中药质量监管,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推进中药追溯信息互通互享。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头部企业正在完善中药追溯体系。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或将形成几个实力较强的追溯系统,共同规范行业标准。

  中药材市场现状堪忧

  河北省安国市是我国头部中药材集散地,被誉为“四大药都”之一。安国市某中药饮片厂商王文(化名)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指来源于特定产地的公认的优质药材,具有品种优良、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的特点。例如,甘肃省定西市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黄芪为“道地黄芪”;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生产的黄精为“道地黄精”。

  但目前中药材市场现状堪忧。王文表示,与拥有标准化流程的西药相比,中药的疗效在栽培种植、储存运输以及加工炮制等多个环节中都会受到影响。影响既可能来自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可能来自加工工艺。在利益驱动下,有些中药材被种植户盲目引种,并被任意缩短种植年限,导致产品品质受到影响,从而制约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现在很少有中药材采购商指导农民种药。在很多农民眼里,种中药材和种菜没什么太大区别,哪个价格上涨就种哪个,并且想尽办法催熟。”王文表示,这种方式导致中药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损害了下游中药饮片生产商的利益,也危害消费者健康。

  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今年各省份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市面上的中药饮片进行过多次抽查,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中药饮片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还有不少是上市公司旗下相关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产品。

  部分企业搭建追溯体系

  针对现状,相关部门发文强调要健全中药追溯体系。去年10月,《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指出要以中药饮片监管为抓手,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用五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今年12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则指出,要创新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药品追溯信息互通互享。对中药产品赋码、扫码,逐步在药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实现可追溯。

  据了解,部分头部企业开始试水中药追溯体系建设。其中,互联网企业表现积极。例如,今年9月京东健康与同仁堂健康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布“京东健康中药饮片品质及服务平台标准”。京东健康首席执行官辛利军对外表示,本次发布的平台标准统一了平台经营的中药饮片的标准规范,包括中药材产地及质量管控机制、中药饮片全检机制、智慧煎药中心五大管控标准、供应链全程溯源体系、红线机制等内容。

  互联网医疗平台医库云则与江西省赣江新区在今年5月合作启动了中药AI研发示范基地项目,并发布了中药AI区块链管理系统。医库云首席执行官张群华对外表示,通过AI技术,每包中药材都有自身的“身份证号码”,该身份证号码绑定了中药材产品种植基地信息、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等关键数据,让中药材信息可追溯。

  中药企业也在搭建中药饮片追溯系统,例如上市药企太龙药业旗下的浙江桐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君堂)。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杭州唐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今年7月,公司助力桐君堂上线浙江省“首家”中药饮片追溯体系。桐君堂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中药饮片追溯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中药材种植、加工各环节的追溯,形成药材来源、去向可查证的全程追溯链条,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此前天士力、紫鑫药业等上市药企也宣布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完善中药追溯体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温川飙对外表示,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保证运用区块链技术下的中药追溯体系是安全、透明的。

  大范围落地有一定难度

  但在医药行业专家林小芳看来,虽然相关政策呼吁健全中药追溯体系,但大范围落地有一定难度。她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中药追溯平台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的平台,主要聚焦中药材批发市场,重点关注供应链上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另一类是中药企业自建企业追溯系统,重点关注中药材从种植到检验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主要是为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从目前来看,搭建中药追溯体系的都是资金实力很强的大企业,而大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于这种成本较高,收益不确定的项目则不太积极。”她表示。

  王文表示自己有很强的意愿做产品追溯,但他也坦言,追溯体系建设需要购入扫描仪、扫码枪等,这些设备的花费至少上百万元;而且还要改进工厂的流程管理,并对追溯体系进行宣传推广,让市场包括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相信这套追溯体系的科学性、真实性。“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医药营销专家杨明则更为乐观。他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市场是需要教育的,有些有实力的药企通过追溯体系教育市场,让更多企业引起重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各方认知度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追溯体系建设。

  “每个区域的企业都会寻找适合自己的追溯系统。未来可能会形成几个实力较强的追溯系统,它们会彼此竞争合作,共同规范整个行业的标准。” 杨明表示。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