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申诉案件查办二处处长杜亚起
“少说也有1000多个了吧……”从事刑事申诉工作24载,党的十九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申诉案件查办二处处长杜亚起已经记不清自己办了多少起案件,但是他记得每一个无罪之人重获自由后彻底释怀的笑容。他说,这就是他工作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申诉案件查办二处处长杜亚起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杜亚起参与了聂树斌案、陈满案、于英生案等重大冤错案件的办理,为很多人洗清冤屈,2014年被最高检荣记个人一等功。
办案数以千计,每一件都是“第一件”
对杜亚起来说,办理数以千计的的案件,每一件都是“第一件”。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是一项考验恒心和毅力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永远也看不完的申诉材料,每一份材料都需要细细审查,每一个细节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单调重复的工作需要保持一颗始终不变的初心,以“第一件”对待“每一件”。
申诉案件大多案发时间相隔数年,甚至数十年,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调查复核。时过境迁,案发时的相关人员很多都已找不到,现场也不完整,甚至完全变样。聂树斌案中,案发时的玉米地已经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即便如此,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审查案件事实,杜亚起都要到案发地看一看。
“没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发现问题是不可能的,一刻也不能放松。”工作中的杜亚起有一双“火眼金睛”,细致到能发现极其微小的变化。
2012年,“安徽于英生杀妻申诉案”由安徽省检察院移送最高检提请抗诉。杜亚起正是这起案件的承办人。经过对每一份案卷、证据材料的仔细审查,他发现现场勘查笔录中床头柜抽屉“上有手印”的记载与现场提取的手印数量不一致。杜亚起到案发地了解情况后,认为该案存在他人作案的可能。2013年5月,最高检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于英生被宣告无罪三个月后,真凶被抓获归案。
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凭着把每个案件都当做“第一件”的认真和严谨,孙万刚案、陈满案、谭新善案等冤错案件得以被发现,进而在检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得以纠正。
最后一道关口的把关人
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而刑事申诉是司法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杜亚起就是这道重要关口的把关人之一。“独立、敬畏、坚守”,是他心中不变的原则。
“身为从事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的检察官,独立判断很重要,每个人都会有对于案件的不同看法,不能受其他诉讼环节或其他人的影响,否则案件的错误发现不了。”对于所有的申诉材料,杜亚起都会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审视,立足案件事实证据得出自己的判断。
办理海南陈满故意杀人、放火申诉案时,距案发已时隔多年,很多物证丢失,这对陈满口供、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是否能证明陈满有罪提出了更高要求,作出独立判断也更难。杜亚起辗转来到远在海南的案发现场,看到关键证人住处与案发现场仅仅相隔2米,证人描述的“听到有人喊叫”完全有可能,因此更加确信了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为案件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6年2月1日,在狱中服刑23年的陈满被再审宣告无罪,杜亚起从电视中看到陈满自由地走出监狱大门。“他很高兴,笑着与家人拥抱,与我之前见他完全不一样。”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杜亚起心里,他感到无比欣慰。一个服刑20多年的人重新自由地回归社会,去生活,去欢笑,这也是他最愿意看到的。
杜亚起说:“要敬畏法律,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要敬畏人的生命与自由,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人民群众期待公平正义,杜亚起20多年忠诚履职,守护着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
肩扛伟大时代赋予的使命
谈起当选“四万里挑一”的党代表,杜亚起说:“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我是一名党龄29年的老党员,深感光荣的同时更觉责任重大。”因为办理了陈满案等广受关注的案件,杜亚起默默无闻的工作逐渐被人们熟知,也为他赢得了来自各方的赞誉。
“我只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检察官,做了一些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能有如此成绩,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如果离开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刑事申诉工作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杜亚起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将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能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代表全国近9000万党员参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以往纠正冤错案件,更多的是靠真凶出现。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摆脱被动纠错模式,真正体现了疑罪从无的理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监督纠正冤错案件,是中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绩。”杜亚起说,“这次参加十九大,相信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会越来越好。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并且做到最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杜亚起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检察官代表,我一定会履行好代表的职责,传递一线检察官的声音,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