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晟”源自英文prison的谐音,是监狱的意思。5年前,上海开放大学在上海监狱系统成立“普晟分校”,让5500余名服刑人员圆了大学梦……近日,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局长吴琦和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再次签约,开启了下一个五年的教育新篇章。
据悉,服刑人员的学历教育得以充分“张扬”是近年来上海监狱系统致力打造内涵式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内涵式发展的宗旨就是要用绣花的精神去管理和发展监狱各项事业,为聚焦罪犯改造创造充分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切实筑牢治本安全观,开创新局面。”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钟杰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破困局的必由之路
中国玉雕大师、海派玉雕大师,很多人很难将这些头衔与监狱服刑人员联系在一起。然而,青浦监狱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据统计,近年来,该监狱有1名刑释人员获中国玉雕大师称号,6名刑释人员成为海派玉雕大师……
记者见到曹某时,他正在穿针引线,用顾绣的艺术方式临摹郑板桥的墨竹。此前,他因持刀抢劫被判入狱18年,从放下“伤人刀”到拿起“绣花针”的反转令人难以置信。
在青浦监狱,除了玉雕、顾绣之外,竹刻、剪纸、皮影、面塑等矫正项目应有尽有。“将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中,可以让他们‘静心修为’。这就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实现内涵式发展具体体现。”青浦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王梦南说。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上海监狱系统有许多企业效益都不错,“抓生产、搞创收,弥补经费不足”,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2003年上海作为第一批监狱体制改革试点省(市),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实施方案,对监狱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并在2010年先行先试推行了两级管理,实行警力科学配比,将警力向监区一线倾斜,一线警囚比达20%以上。目前,在地方财政全额保障下,上海监狱已实现监企分开,监狱企业真正成为“产学业一体化”的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基地。
“上海监狱系统的体制改革起步早,且很彻底,这给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占取了发展先机。然而,我们认为,监狱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守规的服刑人员,更要向社会输出合格的守法公民。于是我们聚焦教育改造质量,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提升教育改造能力,及时提出了以‘提升监狱管理能级,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上海监狱系统的核心竞争力。”钟杰说。
为此,2015年,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课题调研,最终在2016年年初发布了两个工作意见:《关于激发队伍动力活力促进干警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两级管理的若干意见》,成为上海监狱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左膀右臂”。按照这个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上海监狱又配套制定了6个实施意见和16项改革配套措施,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切实发挥监狱攻坚克难、教育矫治罪犯的本质作用。
钟杰说:“从底线安全观到治本安全观的转变,要深入研究具体的内涵,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需要善用格物之法,紧抓‘法治、开放、统筹、管理、人本’五大关键,既跳出监狱谋统筹,又深耕监狱看细节。”
抓落实的必得之法
星期一,一辆辆载着服刑人员的警车从新收犯监狱出发,221名服刑人员在这里经过两个月的入监教育和科学评估后,被分流到其他常押犯监狱。
同样在这一天,一名名刑释人员走过“新生之路”离开五角场监狱,和前来迎接他们的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来迎接他们的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从这一天起,他们将回归社会。
据悉,上海是全国最早完善“新收监狱、常押监狱、临释监狱和地方社区”闭环教育改造体系的省市之一,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创新了一系列教育改造新机制和新模式。
“我们监狱归纳起来一共有5项主要任务:新收集训、分流遣送、侦查余罪、评估鉴定、艾滋病和其他特定对象的分别集中监管。”新收犯监狱监狱长汪卫东介绍,当初所有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模式都没有先例可循,唯有依靠全体干警不断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
对于五角场监狱党委书记胡国忠来说,探索出监教育改造新模式同样是其主要任务。“我们要让服刑人员走好通往自由的最后50米。这种日趋成熟完善的集中性、专业性和类社会化的出监教育模式是近年来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实践的成果,帮助了服刑人员顺利回归、融入社会,从而远离再犯罪。”
就像这两所监狱一样,上海市其他监狱也同样用绣花的精神在内涵式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宽,逐步形成了一批科学矫治新项目,建立了一批现代警务管理新模块,建成一套执法标准新体系,取得了一批监狱体制和机制改革新成果,建设了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新型专业人才队伍,走出了一条与监狱改革发展目标相一致,与上海城市发展地位相适应,与现代行刑趋势相衔接的治本安全之路。
“要让服刑人员从不敢跑、跑不了,再到不想跑、不愿跑,上海监狱系统的路径选择是构建一个贯穿始终,既能统筹全局、又能深耕细节的教育改造大格局,从上海的实践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吴琦告诉记者。
提效能的必修之果
“只要你们安心赎罪、好好改造,回归社会后政府一定会关心和帮助你们的……”近日,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曹扶生带领全区安置帮教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远赴地处皖南的白茅岭和军天湖两所监狱,给闵行籍服刑人员送去了“定心丸”。
据悉,这是闵行区今年第8次,3年内第36次开展社会帮教活动,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效能化的社会帮教“闵行模式”。
“治本安全观的最根本目标就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同时还要避免其重新犯罪。因此,我们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一方面通过健全罪犯改造评估体系,深化个别化矫治工作,以此提升教育改造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努力构建安置帮教社会支持系统,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内外联手、供需联结,有效保障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和刑释人员顺利回归。”吴琦表示。
在新收犯监狱,记者看到每名结束入监教育的服刑人员在分流之前,信息系统里都会生成一份危险度评估报告,这是使用上海监狱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相关专家共同研发的一套评估工具评估得来的,为服刑人员随后的管理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各监狱都已成立了评估机构,配齐配强了专业评估人员,开发出狱内危险度和风险/需求等评估量表工具,完善了服刑人员改造评估体系,覆盖了新收、常押、临释各阶段。同时,打造了教育改造管理信息化系统,全程跟踪、记录和指导罪犯改造过程。在结果应用上,不仅与个性化、项目化教育矫治一体化运作,还与服刑人员梯度管理、假释工作有效衔接。”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副局长宋烈说。
记者了解到,上海监狱自1982年起着手开展沪籍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年度跟踪统计,一大批服刑人员经教育改造顺利回归社会。近年来的数据表明,刑释人员五年重新违法犯罪率逐年下降,处于较低水平。
“改造好一名服刑人员,就能挽救一个人,帮助一个家庭,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监狱系统致力于内涵式发展,筑牢治本安全观,努力做到‘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尽心尽责。”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陆卫东说。(记者 余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