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河南讯(记者 刘玉建) 为落实郑州市局党委提出的“以打开路,以防为先,打防并举,打防结合”理念,2016年5月全省“一村一警”现场会后,新郑市公安局就把电动车防盗工作列入议程。在郑州市局和新郑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采取“借鉴经验、试点先行、巩固提升、全面推开”的办法,确定了“政府支持,警企合作,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运作办法,开展两轮电动车防盗登记备案。
一、扭住群众需求,坚持民意导向,破解电动自行车防盗难题
近年来,电动车被盗案件逐年上升,且有不断扩大之势。电动车被盗案件发案率高、破案率低,成为困扰公安部门的一大难题。
就新郑而言,投入了大量警力,强化街面巡逻震慑、蹲点守候抓现行、控制销赃渠道等被动防范措施,但收效不大,群众有怨言,党委政府不满意。
面对“传统打防,公安很努力,群众不满意”的尴尬局面。 新郑市公安局一直在思考、探索、尝试。解决电动车被盗问题,不仅事关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还关乎公安的形象、荣誉。
为此,新郑市公安局迎难而上,主动破题。 2016年6月份,在郑州市局治安支队的带领下,新郑市局组织人员多次到江浙等地,考察学习两轮电动车安全管理模式,以及物联网应用技术。
审慎论证,敲定解决方案 。经过多方考察,新郑市局认定浙江天地人公司的有源射频物联网技术,“成熟可靠、成本低廉、安装简便、易于推广”,只需“架设基站、安装芯片”,即可实现防盗破案。登记安装的车辆经过基站,就会留下行驶轨迹,如果车辆被盗,可利用轨迹破案、追赃。同时,车主还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端或APP,对自己车辆进行设防,若该车离开特定网关范围,车主便会实时接收到预警信息,及时报警。
二、把握工作方向,找准工作路径,快速推进登记备案工作
方向既定,目标亦明。新郑市公安局采取“政府支持,警企联合,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推动措施,运用“河南联安公司安装、大地保险公司承保、政府给予补贴”的推广模式,推动项目在新郑落地、开花。
三、定位“三大功能”,围绕实用实战,不断提升“打防管控”能力
在工作中,新郑市公安局提炼出了备案电车轨迹结合卡口数据碰撞技战法、备案电车轨迹多维研判技战法、备案电车防盗标签DNA技战法,制定《打击盗窃已备案电动车工作规范》,进一步优化110、治安、刑侦、视频和派出所等警力联动响应机制,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责任,一旦发生备案登记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迅速预警布控,指派就近警力围堵,派出所及时处警,刑侦专业队快速跟进,实现车辆被盗及时发现、布控、破案、追赃、返还、赔付。
四、打压违法犯罪,服务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平安建设工作水平
自工作开展以来,新郑市公安局通过打团伙、破系列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举办车辆发还、赔偿仪式和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实现了“两降两升双满意”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电动车被盗难以破案、破了案电动车难以追回、追回了找不到失主”被动局面。2017年,立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同比下降39.3%,环比下降41.4%。通过派出所、交巡警加大路面巡控力度,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明显下降,道路交通秩序显著好转。
破获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大幅上升、群众安全感有所提升。 2016年10月以来,新郑市公安局立已备案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286起,追回已备案电动自行车176辆,追回率61.5%。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工作以来,新郑市公安局抓获盗窃电动自行车犯罪嫌疑人96名,带破案件401起。可以说,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系统,已成为我们打击盗窃电动车案件的“倍增器”、盗车贼的“克星”。
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满意。 2017年3月15日,河南省委改革办一行,专程到新郑市局调研“两轮电动车防盗登记备案工作”,并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目前有30余个县市公安局到新郑市参观两轮电动车防盗备案登记项目,新郑市局“两轮电动车防盗登记备案工作”推进仅7个月时间,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党委政府的肯定,受到了同行的关注,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编辑:冯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