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中,人们投入的注意力越多,就越容易遗忘我们身处的真实环境,居心叵测之人便能将粉丝变成围猎目标。
当人们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久了,便很难注意到屏幕背后正发生什么,就如“乞丐哥”蹿红网络之际,很少有人会将其和“拐卖未成年人”“强迫卖淫”联系在一起。据媒体报道,曾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乞丐哥”高某,近日在贵州被抓获。
2016年,高某凭借“约架”和“砸兰博基尼”的直播视频走红网络。2019年3月,因涉嫌多起拐卖未成年人、强迫卖淫等案件,浙江诸暨警方将高某列为网上追逃对象。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被追逃期间,高某不改“高调本色”,对直播“不离不弃”,也正是这种高调,为警方的抓捕行动提供了不少线索。如今他的境况,正中了他视频中的那句“当你们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可能我已经不在了”。
更令人后怕的是,高某在成为网红前,就已经是“拐卖未成年人”“强迫卖淫”的“带头大哥”。而网络直播不仅为其持续作恶提供了“物质准备”,还为其接近陌生女孩创造了机会。
基于对互联网的熟悉,高某在追逃期间依然肆无忌惮地直播,甚至主动致电警方,自夸其行迹捉摸不定。当然,他显然低估了警方的侦查实力,但那种盲目“自信”,并非全部是幻觉。
被抓捕前的视频中,“告别”网友的他“满怀深情”,而他口中“亲切”称之为“丐帮的兄弟姐妹们”的人,就是其不断下套设陷阱的潜在受害者。在网络中,人们投入的注意力越多,就越容易遗忘我们身处的真实环境,居心叵测之人便能将粉丝变成围猎目标。
不难发现,无论是最早的诈骗、传销,还是如今网红效应加持下的“拐卖未成年人”“强迫卖淫”等,都有一个“硬核”:实施犯罪的一方都经过了周密的部署,往往披着各种迷惑性强烈的外衣,“长线钓大鱼”;而受害者一方往往疏于防范,为其表象迷惑,最后坠入犯罪分子的陷阱。
青少年和老年人是互联网犯罪的高危受害人群,“乞丐哥”高某的犯罪对象也和未成年人有紧密关系。《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在我国8.29亿的网民群体中,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并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而5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则提升至12.5%。
沿着高某等网红犯罪分子的行为追溯,许多看似轻松搞笑的直播视频,通过耸动的标题、恶搞的策划、吸人眼球的炒作,折射着许多扭曲的价值观。而这不仅是惺惺作态的表演,还可能是主播在线下祸害一方的信号。因此,避免网络直播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不仅要通过平台、相关部门的监管,还要在线上线下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