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中报新闻对话云南常备力量国防教育基地创始人杨成

时间:2020-12-11 19:40:31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北纬24°59'11",东经102°33'48"——这里是车和壁线上的一处山坳,距离昆明27公里。

今年7月份,当几个退伍兵第一次站在这里,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建筑上爬满了青藤,有些建筑因荒废日久,已经出现漏水等现象;荒草齐胸,道路淹没,想在里面走几步都困难——眼前的一切,和理想中的地方相去甚远。

但是,这个地点距离昆明城区较近,自然植被和这里固有的一切,非常符合心目中的构划。

“就是这里了!”经过简短的商议,几个退伍兵拿下了这块地盘,筚路蓝缕,割草拓荒,修整道路,装修房屋……

5个月后,这里焕然一新,所有依山而建的建筑全部修葺一新,粉刷了漂亮的粉色。道路清理出来了,建筑内部融入了很多红色元素——云南常备力量国防教育基地至此诞生。

站在焕然一新的国防教育基地前,退伍兵李家加和陈楠,看到了站在前面凝思的杨成。

是他,带着一种“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退役不退志,创业立新功”的理念,硬是将原来荒废的一切,变成了现在的国防教育基地。

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

清风拂落叶天地藏冬意

1990年,杨成出生在昆明市宜良县一个贫困家庭里。小时候,奶奶、父母和他生活在破旧的土基房里。后来,村里其他人去县城购房,他家才买了邻居的一处老宅,住处总算是宽敞点了。

当时,父亲在当地煤矿上班,母亲在家里盘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后来,父亲干了5年的“吃着阳间饭,干着阴间活”的挖煤工作后,转行去开大货车。此后的15年里,风雨无阻,挣钱补贴家用。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帮你负重前行

小时候的杨成,在大家眼里是个捣蛋孩子,经常被邻居们找上门来告状,学习成绩也不好,经常带头逃课。最疯狂时,班上的47名学生,有44名学生跟着他集体逃课去疯玩,只有2名学生老老实实地待在教室里继续学习。

但最后,就是这两名学生顺利考上了宜良一中,让跟着他逃课的一大群孩子瞠目结舌。

即便是上初中后,杨成的学习成绩还是在最后。后来,还是父亲好好到学校里和他谈了一次,才勉强读完了初二。但到初三时,他却打死也不愿意继续读书,早早就走上了社会。为此,父亲气得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人在万籁俱静时,才会听到脉搏的声音。

在那几年里,杨成做过很多工作:餐馆、KTV、社会底层的很多工作都从事过。对杨成来说,“苦和累”这三个字,就是那几年的真实生活写照。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他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2009年。

那一年,他参军入伍,成为北京军区66010部队的一名战士。部队这个大熔炉,在5年时间里将他打造成为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

从军之初,高强度的新兵集训让他吃不消,他也曾有过当逃兵的念头。后来,在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他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个合格的兵,当个出色的兵。”下定决心后,杨成开始适应并加强各种训练。

入伍后的第一次学历考试,让他感觉到自己文化太低,发誓一定先将文化知识补起来。后来,他争取到一个去大连陆军学院深造一年的机会。

人生未必光芒万丈,生活也要温暖有光……

在那一年里,除了白天的加班加点学习,晚上11点后,他溜到厕所里一蹲就是3小时,就着卫生间里唯一的一盏灯,恶补文化知识。平时遇到不懂的知识,就虚心向周围的战友请教。当时,他的津贴只有160元,除了自己的必需品,他将津贴全部买成小食品和小东西,送给周围的人。

在那一年里,他的文化知识提升很快。

所有的巧合背后,也许都是有备而来。

回到部队后,他到了教导大队。这里都是部队的顶尖人才,不但文化好,体能训练也大幅度增加。每天天不亮,大家就开始负重40公斤的10公里长跑。等其他人6点起床时,他不但完成了10公里负重长跑,还已做完了“三个一百”(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和100个引体向上)。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杨成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飞速提升。

2010年,他参加了“使命行动A”演习;2011年,参加全军侦察兵比武第二名;2012年,参加38军特种兵选拔,2013年参加三界跨军区演习;2014年,参加了唐山洛庭靶场特种兵技能培训比武……

在服役期间,他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士兵”,所带班荣获“集体三等”功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3次获得团、连“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带兵骨干”、“优秀班长”等。


退役不退志创业立新功

枫叶变红,当寒风吹起,又到了退伍季。

有人说,军营是一旦走进,便终生忘不了的地方。起初年少还不曾领悟等明白时早已泣不成声。此去一别,大家互相祝愿:愿前程似锦,续写军人荣光。

在部队待了5年后,2014年杨成退伍,回到昆明。

初心易得,勿忘始终

之后,他做了一名住校教官。在教管分离的教育大背景下,住校教官负责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和行为养成等方面的工作。有时候,少数学生还是存在着打架、抽烟等不良习惯。他耐心从学生们的习惯养成一点点教起,改变了很多学生的个人习惯。

针对学生们的管理难题,2015年,他还专门成立了一家管理公司,教官最多时有30多名退伍军人,负责着5所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创业之初,他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在部队养成的直爽脾气,让他在创业中吃了不少亏。那一年,家里也是多事之秋,让他疲于在家庭和事业中奔波。

那一年,母亲检查出乳腺癌,手术一段时间后复发,癌细胞扩散到腋下、肺部和脑部。四年后,到了癌症后期,母亲不忍全部家当都花在看病上,最后选择了出院。

出院那天,杨成开车接母亲回家。途中,母亲三次要开车门跳车,让他悲痛难忍。回到家中后,因为剧烈的疼痛,导致老人很难安卧。

没有在深夜撕心裂肺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

201774日,对杨成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那天,母亲去世。此后的一年里,杨成的公司倒闭、妻子离家出走,一连串的打击,让他颓废了一年之久。

真正智慧的人,不会苛责他人,而是反省自己。

直到20184月份,他才重新回到一家运管公司,继续做住校教官。

期间,他也没忘记作为一名退伍兵的社会责任——

2015年,他做住校教官那会儿,学校里有5名贫困孩子。也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来1000元,每年帮助每个孩子200元,让他们能继续安心读书……

那一年,嵩明附近有个女生家里失火,家里烧成一片废墟。他组织公司里的退伍教官捐款1.24万元,帮助孩子家庭度过难关……

龙头山地震时,他组织了3车瓶装矿泉水,在震后第三天就赶到灾区。在卸下救灾物资后,他表明了退伍军人身份,要求参与抢险救灾,和部队的运输车辆抵达灾区。

在震中的一个村口停下时,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蹲在墙角哭。他下车问了下,知道男子一家有3口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他将兜里仅有的八九百元现金全部塞给男子,上车后继续将灾区急需的物资运输到指定地点。

抵达物资集中存放点后,他和车上的战友迅速将三四百袋大米卸下来,又帮后面的车卸救援物资……

工作期间,他结交了一些退伍士兵,志趣相同的他们,萌生了要创建一所国防教育基地的想法。于是,今年7月份,他辞职出来,开始了在全省范围内的选择,后来选中了车和线附近的一个场地。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也不要活在别人的嘴中人生和命运需要自己去努力与把握……

他的创业小团队里,他和搭档李家加、陈楠都是党员。

李家加服役期间,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北京军区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2012年代表全军,参加了全世界环太平洋轻武器射击比武,为国家军队赢得荣誉。

陈楠服役期间,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1年参加集团军特种射击比武,并代表部队参加全军朱日和联合军演。

习总书记曾殷殷嘱托:“牢记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

相同的军旅生涯,相同的志趣爱好,让这个小团队出奇得步调一致。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车和线附近的山坳里,崛起了一座崭新的云南常备力量国防教育基地。

在这个占地400余亩的教育基地里,有教学楼、住宿楼、餐厅、会议室、 篮球训练场,草地训练场,可同时容纳3000余人住宿。可承接学生军训、冬夏令营,半精细化管理;企业拓展、公司团建、企业会议、培训场地出租等业务。

铁心跟党走,共筑中国梦。

在三个退伍老兵心里,跳动的还是一颗“军人之心”。

为什么有些人选了艰难的路,反而走得更远?

因为他们心系家国情怀,坚持党建引领、军旅铸魂,努力在人生第二战场再立新功。

目前,基地前期已投入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吸纳退役军人就业150余人,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培训600人次,是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学校国防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学校国防教育专业委员会实训基地”。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是杨成的励志铭,也是他以后的人生方向。

(中报网云南  记者张密)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