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学者召开座谈会

时间:2024-05-30 22:00:52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年来,河南省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推动科技考古力量融入文明探源综合研究;以考古遗址公园、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谋划高质量对外文物展览,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多种手段开展宣传传播,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5月27日下午,河南省文物局在郑州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学者召开座谈会,总结两年来河南省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谋划展望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计划推动的重点工作。

座谈会由河南省文物局任伟局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原副社长齐岸青,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副院长魏兴涛、杨文胜,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杜新,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靳松安,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侯卫东等专家学者与会。

与会专家表示,河南作为全国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一直处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核心地位。现有考古资料证明,仰韶文化中期中原地区就出现了比周边地区更早的文明迹象,形成了我国史前时期第一次由中原向周围强烈辐射的以彩陶为标志的文化影响圈。多年来,河南省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成绩斐然,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出了应有贡献。尤其是针对舞阳贾湖、灵宝西坡、巩义双槐树、荥阳青台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的持续考古发掘研究,基本描绘出了河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脉络。龙山时期中原文化持续发展,为夏王朝在中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在3000多年的时间里,20多个王朝在中原建立都城,使这里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充分揭示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发展格局,以及统一性、连续性等发展特质。

与会学者表示,为进一步揭示中华文明早期的发展脉络和特质,河南还需要联合国家、省、市考古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围绕大型重要遗址,开展大规模持续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充分挖掘和阐释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和发挥的关键作用。

座谈会最后,任伟局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河南考古人要切实做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基础工作,高度重视考古资料的整理出版和研究阐释,积极推动文明探源成果的展示利用和宣传传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考古人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目标,为诠释中华文明担当起河南应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为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和提出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贡献河南力量。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