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与越南、老挝、缅甸“山脉同川、江河同源”,西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融中国—中南半岛(中新)经济走廊,东接滇中产业新区,街接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面向西南,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门户。
“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对于普洱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绿色生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普洱茶文化和多彩民族文化。普洱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森林覆盖率达68.8%以上,是全球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大热带雨林,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这里平均气温18.9℃,夏无严寒冬无酷暑,四季如春,被誉为“春城中的春城”、“天然氧吧”,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万以上,是最适宜人类居住、最适宜动植物生长的地方。
普洱还是一片健康养生之地,良好的生态自然条件,湿润的气候环境,清新洁净的空气,让这里成为开展林下、户外运动最佳天然运动场,悠闲自在的慢生活方式,本真淳朴的民风,以百草根为代表的民间膳食文化更让普洱成为养身、养心、养颜的康养宝地。
记者了解到,普洱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宽叶木兰化石,有2700余年的野生古茶树王,有17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山里生长着千年古茶树,茶马古道从这里起始,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鲜明厚重。普洱是民族风情的万花筒。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61%,有14个世居民族,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阿佤人民唱新歌”、“婚誓”都是从这里诞生,传唱大江南北,民族文化古朴神秘,绚丽多姿。
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普洱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主类拥有率达100%,26个亚类占到国家31个总亚类的84%,77个基本类型占到国家155个总类型的48.4%,可组合成6个特品级资源组群,11个优等级资源组群。普洱市十分适合发展旅游产业,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绿色宝地和最适宜旅游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的圣地。
如今的普洱市作为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借乘全省建设旅游强省的东风,着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十二五期间,该市接待海外旅游者,同比十一五增长112.13%,接待国内旅游者,同比十一五增长300.96%,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十一五增长458.72%。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普洱市旅游要素不断提升完善,旅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6年普洱国家公园被评定为4A景区,普洱市实现了4A级景区“零突破”。现成已经有了4A景区4家(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北回归线标志园、帝泊洱生物茶谷)。2013年以前仅有普洱—昆明的直航航线,现在已经有2个机场,5个直航航线,每天最多航班量达9个。
目前,普洱市共有A级景区15个,其中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8个、2A级景区3个;有星级饭店58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20家,二星级24家,一星级10家),盘级旅游餐馆13家(10家为铜盘级,3家金盘级);经评定的市、县级特色农家乐100家,特色餐饮店32家;有旅行社22家,旅行社分社19家;有旅游汽车公司3家,旅游客运车辆106辆,星级驾驶员97人。
更为可喜的是,普洱市每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幅增长(2017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9.22万人次,同比增长24.21%;接待国内游客2887.61万人次,同比增长39.79%;旅游总收入269.99亿元,同比增长60.37%),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4万余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普洱市支柱产业,也是推动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储备点,资源引爆点。记者张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