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分省份来看,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深度老龄化与超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有12个省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这12个省份分别是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这些省份主要位于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
其中,辽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7.42%,位居全国第一,向超老龄化社会迈进。此外,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也都超过了15%。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由于经济下行,产业发展不足,就业机会减少,近年来东北人口持续外流,而外流的人口是以青年人、劳动人口为主,加上生育率较低,因此老龄人口占比较高。
重庆这一比例也达到了17.08%,位居第二;四川达到16.93%,位居第三,总体上看,川渝地区作为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两地总人口达到了11573万人。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随着成渝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不少劳动力留在当地就近就业。但与此同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并且比例不小,由于青年劳动力外流,因此老龄化程度也比较高。
安徽、湖南、湖北这几个中部大省的情况也与川渝相似。由于靠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这几个地方青年人口向广东、江浙沪等地流动较多,因此这几个人口大省的老龄化程度也比较高。
东部沿海省份中,老龄化程度呈现明显的差异。山东、天津这两个北方沿海省份均已深度老龄化。其中第三经济大省山东这一占比已经达到了15.13%。山东的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536万人,是全国老龄人口总量最大的省份。
从三个年龄段来看,山东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低,老龄人口和少儿人口占比较高,这也与山东近年来人口外流有关。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山东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包括煤、钢等重化工业突出,新兴产业与广东江浙差距很大,因此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如江浙等地。
长三角老龄化较深,珠三角还较为年轻
在沿海省份中,老龄化程度较深的还有长三角的江苏和上海。
第二经济大省江苏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6.2%,是四个经济大省中老龄化程度最深的。江苏的老龄化程度高,原因在于:一方面,江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长期以来人口出生率比较低;另一方面,相比广东和浙江,江苏吸引的省外净流入人口较少。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财经分析,江苏外来人口少,与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广东、浙江是以市场为中心,依托各种全国性的市场做后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外来人口留下来的空间更多,市场内部的雇佣人员和围绕市场而发展的人员都比较多。相比之下,江苏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是生产中心,而不是一个市场中心,这样一来,流入的人员也会比较少。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去年包括无锡、常州、镇江、盐城、扬州、泰州等地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其中,无锡、常州、盐城三市是多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只不过,对于无锡和常州这两个苏南城市来说,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但由于经济发达,加上户籍门槛放开,因此流入人口较多,这两地的户籍人口仍在增长。
相比之下,同处长三角的第四经济大省浙江,由于大量人口流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增加最快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8.58%,位居全国倒数第三,离深度老龄化还有较远的距离。总体而言,珠三角的人口结构要比长三角年轻不少,“人口红利”优势更为突出。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珠三角更年轻的一大原因就是外来人口比重更高,因为外来务工人员以年轻人为主。长三角虽然外来人口也不少,但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没有珠三角高。
广东省统计局去年5月的一篇分析文章称,按国际通用标准衡量,广东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属于“老年型”(静态视角)的发展期,由于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流动、迁移的原因,尤其是外来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使得广东人口老年化进程比其他省份有所减缓。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