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练岚:张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有关部门应对自己管理的医院进行拉网式检查

时间:2021-04-20 13:10:29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生老病死一向来是我们心中的人生大事,在这样的人生大事中,总是少不了医院和医生的参与。在医改的今天如何解决好全国人民的医疗保障和斩断个别医院过度医疗、无效医疗、小病大治及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政府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最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的张煜医生,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人财两空的,治疗效果也应该比目前更好且花费更少,刷曝了整个网络。他举例分析了,一位医生是怎样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却更早死亡的案例。

  “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仅仅我自己就遇到了几十家医院超过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治疗,即明显违背了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张医生说。此外,张煜医生还提出依据法律加强监管和向民众科普的建议,应该说分析得入情入理,让人非常信服。

  张煜医生为何愤怒?

  张煜医生说的情况,是不是真有这么严重,这需要相关部门去进一步调查核实。但联想到前不久,山西一位医师自爆收取50万元回扣,以及苏州某医院医师举报自己导师吃回扣等新闻,目前医疗行业中,很可能存在一些让医生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不良风气。

  这种现象,是时候引起重视了。

  提到肿瘤,人们很容易想到“不治之症”这几个字。但医学在进步,肿瘤不好治并不代表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这些可能有的办法,就成为肿瘤患者难以撒手的救命稻草,在一些希望不大的道上越走越远。

  如果这些“救命稻草”价格亲民,作为最后的拼搏尝试一下,倒也不是不可。但是,动辄让普通人倾家荡产的费用,还鼓动患者去尝试,从某些意义上讲,确实有违医生的职业道德了。

  如今的医学是社会医学,所有的医疗行为必须跳出单纯的医疗概念。综合考虑,跳出了患者的家庭承受能力,设计治疗方案,绝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肿瘤作为目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死疾病,患病人群的基数越来越大,如何规范的治疗肿瘤确实非常重要。因为目前规范的治疗方法,在很多肿瘤疾病中,效果也不大可靠,所以给其他一些没有得到明确结论的治疗方法,留出了更大的空间。

  这些治疗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疗效,为了打市场,价格常常畸高。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经济上的巨大负担,确实让很多家庭的获益远远小于其付出。

  张医生的愤怒,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应就在于此。

  张医生多了,是好事。

  近些年,因病返贫的情况并不鲜见。人们往往把原因归于我们国家的保险体系还不完善,却忽视了在治疗方法上面的规范。张医生的爆料,至少在这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当然,如何看待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在专业上可以有不同见解,在管理上却不可以过于随意。在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一定应该是那些得到大多数专家首肯的方法。新的理念或新的研究不是不可以用,但在尝试探索时,应该更多地寄托于科研经费,不能让患者成为尝试对象的同时,还要付出巨大的经费。

  事实上,一些特别昂贵的医疗办法背后,也确实非常容易产生不正常的灰色地带,这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当那些不成熟的方法拥有了巨大的市场时,有良知的医生对此发出质疑,也是很正常的。

  我相信,医生群体整体是比较优秀的。但再优秀的群体,也肯定会存在害群之马。利用患者的求生欲望,以及家属有病乱投医的心理,不恰当地推广一些昂贵的治疗手段,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样的害群之马应该得到应有的劝诫或惩罚。

  若不如此,就是对医生职业的亵渎,对其他坚守良知的医生的不尊重。

  其实,这些年在医生圈子中,也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那就是基于对职业荣誉的认可,很多医生不愿意听社会上的批评,总觉得这种批评是对医疗行业的误解和偏见。这种类似抱团的心理,阻止了对一些不良医生的及时告诫,并不利于净化医疗环境。

  虽然张医生的爆料不代表结论,但其言语之中透露的,是医生对患者不幸的深深同情。这种同情应该是医生群体面对患者时必备的恻隐之心。

  当然,这些“自爆”的医生,同时也反映出,敢于仗义执言的医生和敢于牺牲自我利益的医生群体在壮大。这是当今医疗界的幸运。

  希望有关部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于昂贵的肿瘤治疗方法进行梳理,及时出台相关的专业指导意见,并及时开放权威的解读平台,供广大患者去了解。

  让更多的肿瘤患者,不在疾病的不幸之上,再累加经济的不幸,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虽然“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有关网络信息后,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并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更应该成立有关“稽查小组”,对自己管理的医院部门进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和加大监督指导力度,斩断个别医院伸向“救命钱”的黑手,不要再让过度医疗、无效医疗、小病大治成为害群之马,着力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