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网讯 在《全国主要城市交通状况分析》的拥堵排位由第8位降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第54位,这是河南省省会郑州道路交通状况全国排名的变化,也是河南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变化的缩影。
2018年以来,为确保全省大中城市道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河南省公安厅以百城建设提质工作为契机,直面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乱、行车难、停车难等症结和短板,不断强化示范带动,深挖内部潜力,全面统筹推进,扎实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为群众出行营造了文明、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2019年1月4日,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会上,省公安厅“治堵”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舒庆副省长指出:“近年来,全省公安交警部门主动作为,注重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做到精准施策,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望再接再厉,以百城建设为契机,以深化‘五个公安’建设为动力,坚持依法治理、科学治理、综合治理 ,着力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通行环境。”据统计,2018年全省对3374处信号灯和3218处交通标志进行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0万余个,2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培育推广郑州、新乡等城市交通管理经验,探索总结“路长制、电动车上牌、路口借道左转”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治堵”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明显。
强化顶层设计,强力部署推动。全省公安机关围绕“完善交通路网、加强交通管理、严格交通规则、完善交通设施”的治堵工作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目标,充分认识治堵工作的反复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将其作为公安机关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件大事、要事,彻底转变治堵“速胜论”和“难有作为论”等模糊认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力施策。舒庆副省长多次听取省公安厅“治堵”工作专班汇报,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明确“精准违法整治+精细勤务措施+放管服改革+典型培育+乱点堵点治理”的工作标准,精准施策,强力推进。为确保“治堵”工作取得实效,省公安厅研究下发具体工作方案,明确24项任务措施并实行量化目标考核;厅主管领导主持召开3次全省会议、10次办公会、20次视频调度研判会,定期讲评、严格考核,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积极协调省文明办、住建、交通运输、百城办等部门,研究出台《河南省文明交通助力城市治理行动方案》、《河南省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实施办法(暂行)》、《河南省城乡高效配送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细化文明畅通行动提升行动计划任务措施,不断优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停车管理、校车监管、事故快处快赔等工作,构建了党委政府牵头、部门协同共治、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2019年1月,河南省城市治堵工作联席会议成立,并印发《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治“堵”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实现城市主干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95%以上;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达95%以上,城市主干路交叉口的科学渠化率达90%以上,公交专用道线路长度显著增加;因酒驾、超速、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下降,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大幅减少;公交信号优先全面实施,新建改建道路公交港湾站设置率达到40%以上;常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到30%以上;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5%以上省辖市及县级城市汽车停车泊位总数与城区汽车保有量的比值分别达65%和75%等“治堵”工作目标。
立足本职工作,严格路面管控。全省公安交警系统一是改变“整治一阵风,查处一遍过”的做法,瞄准“2+2+3+3+3”(即套牌、假牌,闯红灯、闯禁行,酒驾、醉驾、毒驾,乱停车、乱变道、乱用灯光,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工程运输车)等重点对象,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针对性工作“模式”,通过集中行动与日常查处相结合等方式,组织全省公安交警系统开展高频次整治,每月一总结、一通报、一考评。整合缉查布控、非现场抓拍、视频监控、手持移动执法终端等科技手段,发现查处交通违法更加“精准”,并用足法律法规,优化违法查处流程,使交通违法查处更快捷、更规范。二是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堵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提出治堵缓堵措施并组织实施,特别是对长期拥堵且交通流量大、社会反响多、群众意见集中的282个堵点和213条示范路,“一点(路)一专班、一台账、一策略”,全程督促跟进堵点治理。在政府支持,交通运输、住建等主管部联动努力下,城市车站、商圈、医院、学校、大型社区等城市重点区域的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三是联合道路管养等单位,优化智能化灯控路口370个、重点区域及路段374处;协同规划、建设等部门完善单向交通、可变车道、绿波带控制道路157条;建设21个公安交通大数据平台,推广建设联网联控交通信号系统。
坚持内部挖潜,深化治堵工作。一是固化“交通安全提示、信息研判分析、安全隐患清零、预警处置、路面执法管控、交通违法曝光、违法强制执行、事故深度调查”等八项常态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使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如每月25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和交警系统“双微”平台集中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和事故案例;在全省公安交警系统“双微”平台开辟曝光台,配合阶段性中心工作,每天曝光酒驾、醉驾、不礼让斑马线、闯红灯、逆向行驶等典型交通违法,警示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遵法出行。二是借鉴深圳等地经验,出台《全省推进建立城市智慧交警精准勤务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全省18个省辖市、52个县(市)区,整合2355辆摩托车和3000余名警力,组建152支“铁骑”队,建立铁骑勤务、卡口勤务相结合的快速处警机制,形成处突保通的拳头力量。配套建立“平时、战时、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应急处突”5类技战法和“雨、雪、雾”3类恶劣天气工作法,不断优化勤务模式,提升了精准精细管控能力。以郑州、洛阳、南阳为试点,建立健全“情、指、勤、督”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系;打造郑州、新乡“试验田”,探索城市道路“路长制、电动车管理”及“路口治理”等管理经验;指导推广汝州、林州等地县级城市道路交通先进做法;到深圳、长沙、青岛等地开展综合调研,针对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秩序治理、补齐基础设施等方面争得各地党委政府支持。三是推广“手持移动警务执法终端”系统,城市道路交通违法查处与缉查布控系统相结合,实现精准执法,提升管理效率。新增城市道路卡口182处,精准查处各类违法车辆14万辆次,全省缉查布控系统实战应用长期居全国前列。四是推广事故快处快赔,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影响。联合保险公司规划建设快处快赔站点180个,快处快赔交通事故35.6万起,快处率达到45%,大幅减少了因交通事故引发道路拥堵的问题。五是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全省电动车管理办法》;针对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指导郑州、开封、平顶山、安阳等地起草管理办法,规范新业态管理。六是加强练兵培训,邀请国内、省内专家,组织全省364名交警大队长、业务骨干开展城市道路交通“治堵”工作专题讲座及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推出20名杨华民式的练兵比武选手,为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系统测评,共建文明交通。省公安厅积极协调省文明办、省交通运输厅、省住建厅研究印发《河南省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实施办法(暂行)》,组织各地落实城市“四治”要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和文明交通程度。全省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包括文明交通教育实践、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秩序、道路交通管控、公众参与程度等5个评价项目,以及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人守法、非机动车守法、机动车守法、重点交通违法查处、市民满意率等15项评价指标,按百分制进行量化,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进行测评。测评由省文明办牵头委托第三方,通过实地观察、查阅资料、随机问卷等方式,不定期的对18个省辖市建城区域的文明交通状况进行集中统一测评。测评结果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并以专报形式报省文明委领导,发各地文明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交通”部分测评的依据,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共治、共建、共享建更加安全畅通、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供稿: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 曹继征)(编辑 马利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