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南宁,麻村市场内张贴了平价放心猪肉销售标价牌。 视觉中国 图
“现在政府正在大力鼓励养猪。昨天(9月5日)副县长召集了养殖户代表开会,传达的意思大致是政府支持养殖,有什么问题政府出面解决,后续可能还会推出无息贷款,环保这方面也由政府来做工作。”9月6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生猪养殖户刘健(化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包括这个江西西北部山区小县在内,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全国积极推进。受生猪供给周期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从供应链的生猪养殖、收购出厂再到餐桌上的消费,今年国内猪肉市场备受关注。
9月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8月26日至9月1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26.00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6.86%,较去年同期上涨82.97%。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33.05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6.34%,较去年同期上涨75.33%。
中国作为猪肉消费大国,猪肉价格上涨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猪肉供应保障更是被提升到“事关民生、事关大局”的高度。8月份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要落实猪肉保供稳价的措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9月份先后前往四川省、黑龙江省实地督导,强调要大力促进主产区生猪生产稳定和恢复。国务院牵头,多个政府部门通力配合,在贷款贴息、保险保额、良种补贴、生猪养殖用地等方面紧锣密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贷款补贴等扶持政策出台
作为镇上的养殖户代表,刘健参加了修水县政府于9月5日召开的生猪养殖沟通会议,他对政府部门后续在补贴及贷款方面的扶持力度颇为期待。现在,他的养殖场还有几百头生猪,消毒把控越来越严格,甚至不让任何外来人进入猪厂。
由于防疫措施做得好,刘健的养殖场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随着猪肉价格的高涨还小有盈利,但接下来是否要加大投入养殖,他心里也没底,其他的养殖户也在观望,“要看政府怎么下文件,现在很多事情也正在推进。”
生猪生产下降、存栏减少情况正在出现。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13亿头,比上年同期减少2075万头,下降6.2%;猪肉产量2470万吨,减少143万吨,下降5.5%。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3.48亿头,同比减少6143万头,下降15.0%。
作为全国的生猪生产大省,四川省和黑龙江省成为政府考察的重点站。9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黑龙江省实地督导时指出,保障猪肉供应是当前“三农”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以猪肉生产为主的“菜篮子”计划被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考核。此前的8月30日,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胡春华指出,各地生猪生产要严格按照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坚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
各大省份也纷纷提出2019年-2022年的生产目标。以山东省为例,该省预计2019年、2020年、2022年分别净调出280万头、320万头以及420万头生猪。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则提出,将以全省生猪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为目标。
生产任务从各大省份迅速传达到各地市,有的省份甚至明确要求各地市最低生猪出栏量。为了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解决国内市场的猪肉短缺问题,几大政府部门联手“出招”。
例如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提高生猪保险保额、支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以及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等一系列政策。
8月30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复核的公示》称,经过财政部江西监管局复核,拟对224个种猪场及规模猪场给予贷款贴息,总金额2254.89万元。
其他各地也拿出“真金白银”。据《农民日报》报道,四川省计划2019年统筹安排3亿元财政资金,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场户扩大生产,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在四川布局发展。江苏省安排2.61亿元,用于猪种质资源保护和规模猪场购买种猪补贴,扶持养殖重点县和规模猪场完善防疫设施等。
广东省安排2000万元实施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安排8000万元支持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安排1亿元支持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改造。
河南省也相当“大手笔”,该省提出统筹使用3亿元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重点支持“两场”完善基础设施和防疫条件;落实“两场”贷款贴息政策,对154家养猪企业给予1.1亿元的贴息补助。省财政还将安排1.7亿元资金,支持非畜牧大县生猪标准化建设。
此外,浙江省启动了困难群众消费补贴机制,4-7月份全省已累计发放价格补贴资金2.1亿元,并在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中安排10亿元以上资金,加大财政贴息力度,确保规模养殖主体资金需求。
养殖头部企业加速布局
猪肉供不应求,多项政策护航,直接带动了相关上市养殖企业股价大涨。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3日,A股的猪肉概念板块在短短一年之内,总市值由4247亿飚涨至8490亿元,总市值涨幅近100%。
虽然猪肉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备受“宠爱”,但多重因素导致企业的养殖成本和经营压力也难以忽视。反馈到财报上的是,今年上半年头部企业的业绩出现了“冰火两重天”,温氏股份、新希望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而牧原股份、正邦科技、雨润食品等均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总体来看,行业的生猪产能有所减弱。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7月,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比去年同期下降32.2%,能繁母猪存栏比去年同期下降31.9%。
“目前尚不清楚地方政府是否有给公司下达生产指标。”一位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证券事务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高度重视防疫安全,积累了有效的经验;下半年将以扩张性策略作为发展方向,继续执行年内的养殖规划目标,借机提升市场占有率,“我们对养殖行业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不少头部养殖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今年以来多个合作项目也在陆续落地,包括新希望集团与四川广安、重庆彭水、四川资阳市分别签约年出栏300万头、100万头、200万头的生猪养殖产业化项目。
温氏股份也是重要的参与者。2019年8月,该企业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签约了“双百万工程”项目,即100万头生猪养殖+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总投资约2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总产值约30亿。
同样在8月份,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2019年计划出栏生猪1300万头至1500万头,另外募集资金净额24.6亿元,主要用于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的五个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生猪年出栏目标总共达210万头。
9月3日,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养猪股中报关键指标分析》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末头部企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均实现环比持平或上涨,反映当前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产能开始恢复。
刺激中小养殖户积极性
“稳定猪肉的市场价格,扶持培养大中型龙头养殖企业,以及刺激中小型养殖户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样重要。”新时代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推出的系列扶持措施,基层的中小规模养殖企业要切实感受到,预计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中小型养殖户以及农户来说,带给他们最为直接影响的政策是:8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
多个政府部门正在对前几年各地农村过激的禁养、限养政策进行了纠偏。2016年,国务院曾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大力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此后,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启动生猪禁养区搬迁行动,加上2018年以来的猪瘟疫情,中小养殖户数量缩减,散户养殖几乎出清。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业“猪”企共超140万家,且近十年保持较高增速,但注销、吊销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每年相关注销企业超4万家。
为破解难题、积极应对,一系列有力措施正在推出。据新华社报道,8月31日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部门相继印发文件,出台17条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9月4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出《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紧急出台了生猪养殖用地政策,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需求。9月5日,生态环境部首度回应,要求各地不得扩大禁养区划定范围,不得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或压减生猪产能。
“目前我国的生猪行业还处于产业集中度提升的阶段,国家环保政策调整对规模化的上市公司经营产生影响并不算大,企业已经形成自身的环保系统,总体经营策略不会改变。”上述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证券事务部人士说道。
中小养殖企业则面临一定压力。一家河南省封丘县养殖企业的董事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地方政府引导养殖户买保险,每头猪的保险费是40块,超过200斤的死猪,保险公司也是按200斤、每斤4块钱理赔。加上养殖成本如饲料、电费、人工等,还是亏本了,今年县上很多中小养殖户纷纷转行。
为了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近日,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及,“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政策。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暂时将能繁母猪保险保额从1000-12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猪保险保额从500-600元增加至800元,具体事项按财政部门有关要求办理。”
潘向东认为,目前养殖户或者养殖企业最为需要的保障之一则是鼓励养猪的优惠政策,包括融资政策、财政政策等,而且政策要稳定。其次,应合理规划农业养殖用地,以适应新时代农业产业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效率,以及更好地管理农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