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5月18日电 (梁婷 李斌)湖北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湖北省生态环境厅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省建设情况。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陈再达介绍,全省围绕打造体系、重点保护、加强监管等方面,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据介绍,该省推动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数据显示,湖北已划分七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总面积达6.9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的37.2%。截至2020年,该省已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地591个,总保护面积达2.2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1.95%。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湖北将重要原生生态系统、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繁衍地等重要区域进行划地保护,从源头避免和缓解人类活动给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目前,神农架金丝猴由上世纪80年代的501只扩大到3个金丝猴大种群,9个小种群,总数达到1471只。湖北麋鹿迁地保护,其数量由当初引入的94头增加到目前的1700多头,从当初的1个麋鹿种群发展成为现在的4个自然野生麋鹿种群。此外,抢救性开展了水杉、大别山五针松、长果安息香等专项就地保护。武汉植物园保存暖温带和亚热带植物1.2万种,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资源保育与储备基地。
陈再达介绍,下一步,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选定罗田县、丹江口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探索和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监管工作流程。同时,着眼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推动建立重点区域和珍稀、极小种群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对违法人类活动及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构筑自然生态保护安全屏障。(完)
责任编辑: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