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新闻>正文

浙江宁波:“三个乡村”看共同富裕何以先行

时间:2021-07-16 09:3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浙江宁波:“三个乡村”看共同富裕何以先行

浙江宁波余姚横坎头村 宁宣 摄  

中新网宁波7月16日电(记者 邵燕飞)浙江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宁波不断提升均衡化发展和共同富裕水平。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宁波一如既往拉高标杆、奋勇争先,确立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

  共同富裕何以先行,宁波靠什么?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宁波余姚横坎头村、奉化滕头村、宁海葛家村,从这三个乡村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艺术振兴乡村的独特发展道路,感知宁波共富先行的别样精彩。

  革命老区村的“越坎”之道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在余姚横坎头村村民黄旭东眼里,家乡一直在越变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2019年,他决定回乡发展,共享乡村发展机遇。

  横坎头村被誉为“浙东红村”,这里曾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2003年以来,该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0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10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0228元。

  事实上,“直到2003年以前,横坎头村还非常贫困,村集体负债4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横坎头村跨越的第一道坎。

  依托生态优势,从种植樱桃,到相继引进蓝莓、桑果、红心猕猴桃、杨梅、“红美人”柑橘等各种特色小水果,横坎头村蝶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果红乡”。

  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爬坡越坎”,如何让产业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彻底“断穷根”,成了横坎头村跨越的第二道坎。

  横坎头村瞄准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所在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发展起红色旅游业,全面修缮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新建旅游配套设施,并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东红村”旧貌换新颜。

  同时,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当地数个行政村正抱团共赢,积极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红色资源集群、“特色小水果”品牌及“乡伴理想村”项目,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

  “老牌强村”演绎“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何为向往的乡村?全国第一个村级生态环保委员会、全国首批卖门票的村庄、全国首个村域5A级景区、全国首个建立PM2.5观测站的村庄……从多个“全国首个”,可见滕头村的不一般。

  “奋斗致富、联盟带富、赋能促富‘三位一体’共同富裕的模式是滕头村的‘共富密码’。”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说,“要致富,‘生态立村’很重要,我们将环境保护转化成为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浙江宁波奉化滕头村 樊建威 摄

  浙江宁波奉化滕头村 樊建威 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滕头村开启了大规模改土造田、土地规模经营和村居改造运动,实现“村庄变成了生态花园”。1993年,当全国各地为招商引资绞尽脑汁时,滕头村却成立了全国最早的村级环保委员会,有意进村的企业都要经过严格的环保审核;1998年春,滕头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业,“让人们掏钱来看滕头美景”。

  进入21世纪,滕头村开始兴建特色产业经济工业园区,吸引了60多家企业落户。此后,绿色产业占到该村经济总量的80%。

滕头村风光 沈奉平 摄

  滕头村风光 沈奉平 摄

  2019年底,滕头村取消了年创收达3000万元的景区门票,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名气、聚人气、接财气。2020年,该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2.9亿元,人均收入6.9万元,是1991年的423倍和40倍。

  滕头村村民傅丹丹见证了家乡从温饱到小康,再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跨越。“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一年到头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笋,很少见到肉。”傅丹丹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滕头村,少有教、老有靠、病有医,青山碧水胜桃源。一切正如滕头村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的口号那样:“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艺术振兴乡村迈向“精神共富”

  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精神共富”不可缺席,宁海葛家村“艺术振兴乡村”路径就是生动写照。

  

浙江宁波宁海葛家村 尤才彬 摄

  浙江宁波宁海葛家村 尤才彬 摄

  如何通过艺术实现村子蝶变?201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带领团队来到葛家村,在村里开展了一场全新的“艺术家驻村”试验,将艺术与乡土农民碰撞、互动、融合,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径。

  “以共创设计带动共同富裕。”丛志强说,共创设计就是引导村民利用本村材料、就地空间来深度参与艺术设计,以艺术为切入点创新创业,使老百姓成为乡村致富与振兴的积极主体。此后,他带领团队驻村参与艺术设计,变“送艺术”为“种艺术”,希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培养一支本土队伍。

游客在葛家村选购村民编织的钩编作品 徐铭怿 摄

  游客在葛家村选购村民编织的钩编作品 徐铭怿 摄

  耳濡目染中,村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创造者”,袁小仙就是葛家村最早走上艺术道路的村民之一。在驻村艺术家的指导下,开早餐店的袁小仙改了行,创办了粉小仙手工艺馆,由她设计、制作的布艺玩偶挂满了工作室。“我30年前开过裁缝店,现在成了‘设计师’,继续年轻时的梦想。”她说。

  艺术的火花激发了村民们创作的热情,构建起遍布村庄的文艺景观。如今,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个文创产品。这一模式也为葛家村植入特色产业项目,实现村庄资源转化,扩宽产业发展渠道,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葛家村集士驿站、粉小仙艺术馆 邵燕飞 摄

  葛家村集士驿站、粉小仙艺术馆 邵燕飞 摄

  上述三个乡村推动共同富裕的多彩实践,是宁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生动缩影。

  作为浙江“双城记”的重要一极,宁波“家底”厚实,去年GDP达124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511亿元,分别居全国城市第12位和第11位。宁波也是城乡居民收入最高、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去年全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52元,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只有1.74,优于全国和浙江。共同富裕先行路上,宁波风景独好。(完)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