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这是中建西部建设河南事业部90后小伙贾晓光最喜欢的一段话,也是他工作中的真实写照,他以他的忠诚实干、担当奉献在入职后的五年间迅速成长为一名青年工匠。
哪里需要去哪里
贾晓光毕业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最初入职是在机关做安全工作。由于当时厂站技术人员缺口较大,人事在事业部范围发起内部调岗通知,在内部调配并不理想的状况下,贾晓光主动站出来,申请调岗。
从机关下到厂站,从安全员调为试验工,这个选择让身边的人大跌眼镜,毕竟厂站地处偏僻,而且专业不对口,一切需要从头开始,这个90后的年轻小伙子,能适应得了么?很多人听说后,多是摇头,然后认定他可能会随时走人吧。
谁料想,他这一待就是五年,而且作为业务骨干,多次顺从工作需要,从筑福站调到文化路站,再被紧急调去南阳厂,最后又被调回组建中牟厂,期间承担了系统团队搭建、流程规范管理、现场技术服务等重要工作,再次提起他,大家从前的质疑都变成了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而他总是说,“工作都是干出来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劳动,劳动,再劳动。”
蓄能充电不停歇
大家一定都非常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欲求真受用,须下死功夫”,我想这句话最适合不过了。
为尽快补齐知识短板,贾晓光自学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书籍,他找大学学弟的同学借书,去毕业生跳蚤市场购书,勉强凑齐整套。白天,他拿着小本跟在老技术工旁,边看边学边记;晚上,他对着白天学习的部分,找到书里的知识点,进行基础理论加固。
虽然半个月后他就能简单上手操作了,但他深知,要想做到精通、零误差,这还远远不够,“没有绝对的把握,心里仍旧是不踏实的”,于是,他继续紧抓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本书一本书地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为自己充电,他买了个mp3,自己把知识点录音进去,一有空闲他就戴上耳机,在实验室、值班室、主机楼、料仓旁边听边转,旁的人不知道,他这是对着录音,实地观察呢。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多的是你看不到的付出。贾晓光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作为一种养成、变成一种要求,通过从0到N的努力,逐渐成为技术上的行家里手。
关键时刻敢担当
近年来,在河南事业部承建的重点工程及技术攻关项目中,总少不了贾晓光和他团队忙碌的身影。
2019年4月,河南事业部承建河南省重点民生工程——河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贾晓光带领质检班组为项目提供产品质量监控及技术服务。项目部对混凝土标号提出明确要求:有些部位钢筋密集,需要采用C50自密实混凝土和超缓凝混凝土。
这两类混凝土性能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了解项目需求后,贾晓光制定详尽的流程计划,从检测进场原料质量,严格执行开盘鉴定开始,不放松任何一个关键节点,并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试验工作,前后共选取五种取样碎石试验,最终选定5-16级配碎石作为粗骨料,既满足强度需要,又能满足施工需求。
每一天,完成质量监控后,他都要去工地参与现场服务,他说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有一次,科技馆项目正在进行D1区墙柱C40混凝土的施工,施工两车后,贾晓光发现有辆陌生车辆倒至泵前准备浇筑,前去询问发觉不对,他第一时间跑去告知泵工暂停施工,并与司机和项目人员进行核实,结果项目人员疏忽大意,未对票据进行核对,本应在A区施工的其他搅拌站车辆走错了位置,而该车所装载的为C30混凝土,并不符合浇筑要求,因为他的认真负责,避免了后期质量隐患的发生。
还有一次凌晨2点,科技馆项目因周边电路故障临时停电,当时供应车辆正在途中,当天还下起了雨,空气湿度大,路面湿滑,对现场调整和安全工作都有不小的影响,工作人员都因把握不足担忧忡忡。大家找到贾晓光,他一边安慰大家,一边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授课,讲解特殊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及应急方法。
经过两个小时的焦急等待,项目恢复供电,只见贾晓光老练地从口袋中掏出块破布,擦了擦梯子上的水和脚上的泥,做好安全措施,麻溜地爬上三米多的罐车,仔细观测混凝土状况,仅用5分钟完成了整个调整工作,等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天已经蒙蒙亮了,大家也都舒了一口气,此时贾晓亮已经又来到了原材料质检的现场。
每当要承接重点项目,他说他的内心也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关键时刻不能怂,年轻人男子汉要扛得起顶得住,而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高标准的坚持。2019年,贾晓光带领中牟厂质检班组全年完成32万方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工作,强度合格率、强度标准差等各项质量升级指标表现优异。
科技创效同成长
作为技术骨干,贾晓光非常乐于并真诚地帮助新员工快速提高技能、成长成材,五年间他先后带徒4人,期间,作为主要实施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了中牟县同新项目C60高强混凝土的技术开发及泵送施工,实现了河南事业部首次C60高强混凝土的突破,也是目前河南事业部浇筑的最高标号混凝土。
2019年,河南事业部在中牟厂进行干粉机制砂的试点应用,干粉机制砂与水洗机制砂单吨差价约13元,为真正实现降本增效,贾晓光带领两个班组利用闲余时间进行了上百次反复试验,确定了水洗机制砂与干粉机制砂的最佳搭配比例,促进了干粉机制砂的全面使用,为事业部节约成本约96万元。
由他们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剩退及洒落混凝土回收再利用》,利用厂站废浆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不断总结废浆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合理掺量,实现成果转化创效4.4万元,实现了清洁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身边的青年榜样,他以他的言传身教和耐心指引,凝聚了一批敢担当、善作为的技术之师,不断成长为公司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此,他的徒弟们为他写到:不负韶华为初心,倾力提升服务技,精确把控砼质量,发扬西建工匠精神!(陆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