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新闻人物>正文

书画匠人张德印谈笔墨人生、书法与共性、笔墨纸砚的灵魂

时间:2018-11-19 23:09:26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书画家张德印)

想要学书法从那开始?怎么办?书画匠人张德印谈笔墨人生,书法与共性,笔墨纸砚的灵魂,在初学者的手中,毛笔是个桀骜不驯的孩子,怎么调教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笔画经常粗细不均甚至东倒西歪,不禁让人产生怀疑,难道自己不是学毛笔字的料吗?

而在书法录像中,示范者行云流水般地写字总让人羡慕不已,如果是现场看书法家进行创作,更是一种享受。再看自己磕磕绊绊写字的样子,很多人都会感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想要控制好手中的毛笔,必须要学会对手腕的运用。初学者经常只注意到字,却忽略了一点:写字的那只手才是我们要练习的重中之重!要从一开始就练习悬腕的能力,过了这一关,各种书体都能书写自如。

手要稳,写出来的笔画才均匀,这是常识。把手臂放在桌面以保证自己的手足够稳,就能把字练好,就是误区了。手的稳是悬腕练出来的,可不是固定出来的。当然,一开始就悬腕,对于初拿毛笔的朋友来说,还谈不上把字写得如何漂亮,最现实的目标是把线条写匀称了。

因此这个阶段用用笔画简单的篆书部首作为练习对象最合适,只有直画和弧画,笔法也完全是中锋用笔。不但练习悬腕方便,对于下笔的轻重,缓急也可以细细揣摩。

手腕高悬练字不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用“提腕”这种过渡的方式来适应。也就是手腕提起来悬空,但手肘支撑在桌面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了借力,线条控制起来更容易,字写得漂亮更容易建立信心;缺点也很明显,容易产生依赖性,总想“偷懒”不练悬腕,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悬腕的高度直接影响到所写字的大小,只要尝试一下就能明白。

中锋用笔是基础,随着隶书楷书的学习,笔法也开始复杂多变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用手腕来控制好行笔的轻重和节奏。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关键点,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提按和转折这两个动作是否能做到位。

手腕运用的好,你的字写起来就灵动飞扬而不失力度。这就体现出悬腕的重要性来了,手腕悬起虽然有难度,但一旦练好了却很容易控制自如。反之则很容易导致手指发力,影响手腕的动作,写出“病笔”和“败笔”。

外行人看书法,总以为草书行书挥洒自如才体现手腕的动作,其实任何一种书体都要腕上的功夫。如果你不满足于仅仅把毛笔字写得工整漂亮,想要尝试更多的技巧风格,那更需要手腕上的功力了。

我们看颜体和柳体两种风格迥然不同的楷书字体,后人以“颜筋柳骨”形容,都是在师从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而进行创新的。运腕的功力,决定了你能否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手中的毛笔来付诸实现。

卖油翁的一句“唯手熟尔”揭示了熟能生巧的规律,如果你想在学写毛笔字的路上走得顺畅长久,那就从提笔的时候就练习悬腕吧,这可是书法学习的“起跑线”哦。

一、性格更从容

可能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很多人性格都潜伏着浮躁的一面,尤其我们在谈论小孩的时候,会很容易说:“现在的小孩不比以前了,都很急躁”。想让一个浮躁的人静下心来,一来环境要静;二来易入门;三来要容易奏效;四来有感情宣泄,所以,练习书法刚刚好。

二、气质更文雅

汉字,首先是一种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更是一种凝聚力。因为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写汉字就是让我们了解体验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精神。

三、品格更高贵

书法,是国粹。书法在汉字形成至今,见证了中国人文历史的变迁,那些过往的伟大书法家如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陈继儒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是我们榜样;他们对于学习者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学识更丰富

学好书法,必须以丰富的学识为基础,清代书家杨守敬认为,学术除品高以外,“一要学富,胸罗万千,书卷之气,自然益于行间。”由学书而悟到读书更重要,这是提高我们文化素质的第二收获——学识与素养。

五、更好学更聪明

通过学习书法,能使人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庄、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而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书法很容易免除这些毛病。

六、观察力更强

练习书法,还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各种笔划的不同以及字的结构,比照字帖学习运笔。长此以往,学习者更易领悟、领略书法的美妙之处,思考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于是,此人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七、意志更坚定

学习书法,可以使人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练。不少人刚开始学习书法时,爱丢三落四,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一会儿就坐不住了,甚至把墨汁弄得满桌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渐渐的沉稳下来,先前的毛病都消失了,才能平心静气的写字。

八、更具创新力

书法推崇创新,追求个性。临摹古人的书法,是为了在大脑中积累大量丰富的材料,为今后的创作做好铺垫。因而,书法教学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孩子不知不觉中从模仿走向创新的过程。

九、更懂规则

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我们学书法的时候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美观而又合乎规范。这点很重要,比如说考试,优美的书写可以让老师愉悦的批阅,得分更高。再说远点,待人接物,也会更能把握法则、法度和火候。

十丶更懂美爱美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天地万象之形,融入古今圣贤之理,人们学习书法,有净化心灵、驱逐邪俗之气、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对于书法的美,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高逸幽雅,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渐渐审美水平提高,更懂美,更爱美。学习书法注重掌控以下方法。

执笔要稳不宜紧

前人常说“执笔在乎便稳”,把笔掌稳当了,就能使笔管端正,“笔正则锋正”,便于中锋和中侧锋结合运笔。但执笔不能过紧,一紧就死板,写出来的笔画就泥滞不流畅。“执笔欲死,运笔欲活”的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牢牢紧握,从背后突然拔不掉”的说法,显然也是不科学、不可信的。

深知笔法的米带在《海岳名言》中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书法难以学好,古人多半与执笔过紧有关,而今人则多与执笔不稳有关。

指实掌虚要适度

执笔的“指实”,就是五指执笔都要做到实在、坚实,以便用笔得力;“掌虚”,就是手掌要保持空虚,不能曲指塞掌,做到所谓“掌能容卵”。这样,运笔就能既稳实,又灵活,容易把字写得健美。

但是,这都要做到适度为好,不能一味求实求虚,如果超出了限度,就会造成僵而不活,影响运笔。例如,用过于“虚掌”的所谓“龙眼法”,写出来的大字无力,写的小字也不活脱。其实,“虚掌”便于以指运笔(即运指),如不运指或妨碍运指,“虚掌”的作用也就不大了。

执笔高低要适当

执笔的高低要讲究,其标准是根据字体的类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虞世南说:“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这是根据笔管的长度和字体的类别说的。

从字体的大小和笔管的长短来说,写小字执笔低一些,写大字执笔高一些;笔管长要执高一些,笔管短要执低一些.但总的说来,执笔低些更得力。梁峨在《执笔诊》中指出:“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

注意锤炼无名指

五指执笔能否做好,主要是看无名指是否得力。无名指因为平时用得少,形成了既笨又弱的缺陷,在执笔时,尽管有小指辅助,但仍然难以起到“格”笔的作用,以致常常影响书写的笔力。如逆笔欠逆趣,勒笔缺涩势,钩、挑、撇等笔画不劲健等,都与无名指“格”得不灵活有关。

因此,尽量锤炼无名指,同时加强小指的助力,使之真正起到“格”笔(含拒、揭、托、挑等运作)的作用,确实是执笔的一个诀窍。

运腕也要运指、肘

古人论书,常有片面性的缺陷,如说“死指活腕”,“当使腕运而指不知”,“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等。其实,写一寸以下的字,只要运指就行了;写一寸以上的字,要运腕结合运指;写盈尺的大字,不仅要运腕,还得运肘;要写更大的字,主要靠肘和肩关节的活动.郑构在《衍极》中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书也”。

郑构此论,说到了书法的要害。书法“不可言传”的微妙,多在指法方面,因此“非手授不得其精”。“书法中绝”,主要是由于运指法失传,所以欧阳修慨叹“字法中绝”的同时,即指出运指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越强调“死指活腕”,背离魏、晋法帖越远,以至于陷于“欲换凡骨无金丹”的困境

悬腕悬肘要苦练

写好大字的关键,是要悬腕悬肘。但要练好这一高难技巧,只能循序而进:第一步先把腕提离桌面,让衣袖挨桌面作依托(不同于垫枕的“枕腕法”);第二步用肘作支架,把腕悬起;第三步既悬腕,又提肘;然后渐渐提高,作到高悬肘,同时可以兼用“回腕法”,把手向身子靠近些;也可以把座位垫高一些,以便容易悬腕悬肘。

还可以用黑板或涂黑几张废纸,用旧笔蘸清水挥习。经过勤学苦练,达到心手相应,就可以挥毫自如了。否则,眼巧手拙,“腕下有鬼”,是不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的。

区别大小笔执法

由于写小楷与写榜书的笔法很不相同,所以需要注意区别大、小笔的执法。例如,用碴笔写榜书,要五指摄管,不能用“五指执笔法”;用斗笔写盈尺的大字,“掌虚”也不如“掌实”更得力。张旭说:“往往兴来,五指包管”。当然,这只有挥毫自如的人才能这样用笔。

执笔与书风有关

由于执笔方法与运笔书写有直接关系,所以能影响书品的风格。这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一般人还是不太理解的。例如,用“鹅头法”和“扭臂法”,就很难写出超逸流美的作品。用笔单调的人,其书风肯定是较为单调的。

那些漠视笔法的人,其作品的笔画,篆隶不分,隶楷无别,状如枯木死蛇,或似破笛烂绳,就是明证。因此,即使能够挥毫自如的人,也需要多学会几种执笔方法,结合运用,以丰富作品的风格。

发扬执笔的古法

自三指、四指和五指执笔法被混淆以后,人们虽然知道居高临下作书,或举笔书壁,宜用三指或四指执笔,但是遗忘了三指执笔的“拨橙法”是写篆书最适用的方法,也忽略了隶书和魏碑的侧锋用笔,秉笔不宜管直锋正,而应有所敬侧。

这样的“古今阻绝”,也就成了后人难以写好篆、隶和魏碑的重要原因。因此,发扬执笔的古法,既便于掌握不同字体的用笔方法,又易于把一些书体写好。

注意执笔的身法

古人很强调“心正”与“笔正”的关系,其实“身正”与“笔正”的关系也很密切。书法是实用和审美二重性高级艺术,具有“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的奇妙特征,既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又须下艰苦的临摹功夫。如果坐、站不端正,不仅会直接影响执笔运笔的效果,而且会妨害身体健康。青少年正在发育成长,老年人需要加强保健,都应该注意写字的身法,要正身而书,以便正确用笔,从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老年人益寿延年。

至于那些不通用或不常用的执笔方法,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作解释,就不在这里说明了。总之,执笔是笔法的基础,只有执笔得法,运笔千变万化的灵活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创作出完美的书艺作品。同时,执笔也要遵循“有法必有化”的法则,做到法中求化,以促进笔法的健康发展。

书画匠人张德印,1963人生于农村,德风堂主,门下拥有,月亮斋,天好轩,桐淼阁,不是书画家的书画画家。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